法治网首页>>
军事广角>>理论观点>>
给“韦神”留足安静空间
发布时间:2022-05-25 12:32 星期三
来源:解放军报


■张宝双 李硕


【新闻】“帮6个博士解开困扰4个月的问题”“题目太简单没必要要钱”……近日,一张截图在网络刷屏,“韦神”二字再次高居热搜榜首。之后不久,北京大学数学教师韦东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称,“没有这回事”。

【评论】

采访中,韦东奕还辟谣了网络流传的关于他的种种“神迹”,并称不希望被外界关注和打搅,“可能不理我就是最好的”。这与他之前的说法一致,“数学研究需要安静的治学环境”。

毫无疑问,韦东奕是优秀的。人们对“韦神”的喜爱、追捧,不仅缘于履历表上的闪光成绩,更因为“爆红”后依旧“丝毫不为世事所动”的淡然。不得不说,在“流量为王”“出名趁早”等观念盛行的当下,这种不受外界干扰,全力、长久、低调地在某一领域重犁深耕的品质,是稀缺且珍贵的。

然而,很多时候,“树欲静而风不止”。一些媒体动辄将一些在某方面有贡献或天赋的人“封神”,过度解读推上“神坛”,添油加醋宣扬“神迹”,直播、采访、深挖、评论甚至争议纷沓而来。就连钟南山面对自己工作安排的日程表,有时也很无奈:“我有时也不得不‘站台’、拍视频!”诸如此类行为,既是对本人工作生活的干扰,更是对国家科研事业的破坏,百害而无一利。

真正的科研事业,寂寞而冷清。许多科研人员为了不被干扰,甚至会刻意远离公众,远离焦点,坐冷板凳,当“苦行僧”。守少则固,力专则强。没有专注,哪来突破?当我们寄望科研人员“一鸣天下闻”时,就要给他们留足“万籁此俱寂”的安静空间。不捧杀、不戏谑,保护好他们对学术的“痴”、对名利的“钝”,或许是我们向科研人员最好的致敬方式。

军队为战而存。专注科研、聚焦主业,为军而研、为战而研,是军队科研人员必须全力以赴、全神贯注的事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各级不仅要为科研人员提供场所、经费、设备等有形的“米”,更要提供时间、氛围、环境等无形的“米”。对那些无谓的迎来送往、不必要的评审评价等应景性、应酬性活动,一定要坚决说“不”,切实让科研人员保持“只管耕耘,莫问收获”的笃定心态,静心做“隐姓埋名人”,潜心干“惊天动地事”。

责任编辑:廉颖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