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军事广角>>理论观点>>
廉洁自律的一面镜子
读张伯行《却赠檄文》有感
发布时间:2022-05-20 10:13 星期五
来源:解放军报


■曹颖


说到清朝廉吏,除了人们比较熟知的于成龙、郑板桥外,还有一位曾被时人誉为“天下第一清官”的张伯行。张伯行因清廉刚直的为官之道及其撰写的《却赠檄文》深得民心,名扬天下。

张伯行历任福建巡抚、江苏巡抚、礼部尚书等职,为官20余载,心系百姓、廉洁自守。任福建巡抚时,张伯行为杜绝接踵而来的送礼者,特撰写《却赠檄文》,张贴于居住的院门及巡抚衙门的大门上。檄文大意为:一根丝、一粒米,都关系我的名节;一厘钱、一毫钱,都属于百姓的血汗。宽待一分,百姓所受的恩惠就不止一分;索取一文,我的为人便一文不值……那些送礼者见此犀利檄文,不敢自讨没趣,便悄然离去。这篇拒礼檄文被广为传诵,被人们誉为为政清廉的“金绳铁矩”。

张伯行十分憎恶贪污腐败之风,不仅用檄文表明态度,更是身体力行、以上率下。他一生从不贪图享受,始终过着简朴清贫的生活。在福建做官时,当地官员循旧例给他的官邸布置一新,锦绣帷幕,金银器皿,奢侈豪华。张伯行看到如此奢靡的陈设,斥责道:“吾生平未尝用此。”尤其是当他得知这些奢侈用品都是由百姓分担承办的,立即断然拒绝,下令归还百姓,只取前任官员旧物使用。到江苏做官时,有了福建的经验,他在赴任之前就通告禁止铺设官署。等他来到官邸,四壁徒然,仅小桌一张、床榻一副。尽管陈设简陋,他却恬然自得。在外地做官期间,张伯行每日用度皆为自理,甚至磨麦子的石磨、拉磨的牛,都是他自己从河南老家带过来的,真正做到了不取百姓一丝一粒。张伯行卸任江苏巡抚时,扬州百姓以水果蔬菜相送,他婉言谢绝。百姓动情地说:“您在任上,只喝了我们江南一杯水;您今天走了,千万不要推辞百姓的一点心!”万不得已,张伯行才收下一棵青菜、两块豆腐,象征“一青(清)二白”。

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我们党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意志,雷霆惩贪治腐、铁腕整饬作风,要求党员干部在任何时候面对任何利益诱惑,都要稳住心神、管住行为、守住清白。2014年3月18日,习主席在参加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时的重要讲话中,讲述了张伯行清正廉洁的故事并指出,张伯行的《却赠檄文》,“也可以作为一面镜子”。习主席以张伯行的故事告诫党员干部,小事小节是恪守廉洁的第一道防线,良好作风是在小事小节中建立起来的,唯有“正己身”,才能形成清正廉洁之风;唯有清正廉洁之风盛行,才能永葆国家繁荣昌盛。

廉洁自律就要站稳人民立场。“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正是由于张伯行以“一厘一毫,民之脂膏”的情怀对待百姓,才有其卸任离别时百姓依依不舍含泪相送。“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为民造福,就是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坚持不懈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党员干部必须在不谋私利、克己奉公、一心为民的干事创业中成就自己的人生价值。

廉洁自律就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张伯行一生历任巡抚要职,任职多在富庶繁华之地,但他生活简朴,衣食起居始终不改耕读本色。坚持勤俭朴实的生活作风,才能固本守节,避免积小错成大错。党员干部要把勤俭节约当作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不比穿戴比内在、不比收入比奉献、不比待遇比觉悟,自觉传承和弘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展示新时代共产党员的朴素之美。

廉洁自律就要勇于打破陈规积弊。“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张伯行的廉洁檄文,展现了其革除官场贪腐旧弊的胆识气魄,让习惯于“潜规则”的人望而却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应当体现在敢于对陈规积弊说“不”,敢于与不良风气作斗争,不搞所谓的“萧规曹随”,始终光明磊落、坦荡无私,以激浊扬清的担当与正气,当好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带头人。

责任编辑:廉颖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