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军事广角>>理论观点>>
见不善如探汤
发布时间:2022-05-19 09:48 星期四
来源:解放军报


■邱建卿


●守住法纪红线,要明确是非标准,更要有“见不善如探汤”的行为自觉

《论语》中讲:“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意思是,看到好的行为,唯恐自己达不到,努力去学习追赶;看到不好的行为,就像把手伸到滚烫的水中一样,要马上避开。“见不善如探汤”,讲得十分形象,体现出一种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守住法纪红线,要明确是非标准,更要有“见不善如探汤”的行为自觉。

心存敬畏,戒除逾规念头。“探汤”后的规避动作,是人面对危险时的本能反应,包含痛苦和恐惧。正因如此,避开的动作才会果断而又迅速。人们在面对利益诱惑时,如果心无所惧,就可能被诱惑蒙蔽心智,导致立场摇摆、行为失控,做出违纪违规的事情。违纪必会吃苦头,事实一再表明,胆大妄为迟早会自食其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心存敬畏,看透利益之“汤”背后的烫伤之险,才能使自己保持头脑清醒,养成遵规守纪的习惯,让“不敢腐”成为一种本能,杜绝违法违纪行为在自己身上发生。

明辨是非,树牢规矩意识。知晓“汤”中利害,是“见不善如探汤”的前提;做到明辨是非,是扬善抑恶的基础。在现实中要想做到是非分明,就要注重对法律法规的学习,用法规制度标尺标定是非界限;就要强化规矩意识,遇事先对标法律条款和政策规定,避免触碰法纪红线,用“不能腐”的规矩意识规范自己的言行。

保持定力,坚守行为底线。许多犯法者并非不知法,之所以明知故犯,有的是心存侥幸,有的是认为法不责众。究其根源,还是定力不足,强行“探汤”,最终栽了跟头。“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定力是保证行不逾矩的“压舱石”,它来自不忘初心的坚守,来自不惧斗争的勇毅,来自心如止水的平静。只有始终保持强大定力,才能做到不为诱惑所动、不为贪欲所控,以内心深处“不想腐”的自觉战胜利益诱惑的考验。

培树正气,强化道德操守。《黄帝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在利益与诱惑面前,时常会面临正与邪的选择与考验。在这种考验面前,“扶正”是“祛邪”的基础。要想做到“见不善如探汤”,必须培树“见善如不及”的正气,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植于心,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筑牢道德根基,以浩然正气抵御病毒侵害,以道德修养拒止不良诱惑。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生道路上立得正、行得端、走得远。

责任编辑:廉颖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