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书中短短十六字 催生一座纪念馆

2022-04-24 09:32:12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 -标准+


■闫忠玉 王燕敏


在河南省扶沟县全境解放前16天,1948年6月5日,他所在部队与匪徒发生遭遇战,他倒下了,28岁的生命永远定格。他就是新四军第四师《拂晓报》年龄最小的编辑、记者姜鸿起烈士。

4月初,位于河南省扶沟县韭园镇太康营村的姜鸿起烈士纪念馆传来消息:两尊烈士铸铜塑像即将完工。

如果不是一本书的印证,我军新闻史上一段特殊历史险些就被淹没。红色史料抢救者姜新生,是一位扶沟籍退役军人。

前些年,姜鸿起烈士的侄子姜一平找到姜新生,打算为伯父立一块墓碑。家人和乡亲们只知道,姜鸿起是一位烈士,曾担任过中共河南省扶沟县城关区区委书记,此外再无更多信息。

2013年,由扶沟县文联原主席唐贵知创作,反映姜鸿起战斗经历的《小何庄壮烈战歌》一书问世。姜新生从头至尾认真细读,书中16个字深深震撼了他:姜鸿起任新四军四师《拂晓报》编辑、记者。

不能让这位战地记者的光辉经历被淹没!姜新生从扶沟县、周口市文献记载中寻找蛛丝马迹,从单斐回忆录《走向拂晓》中寻求佐证,并对照彭雪枫将军与《拂晓报》全体编辑、记者的合影照片,最终确认了姜鸿起烈士的身份。

紧接着,姜新生历尽艰辛,搜集到包括烈士生前照片、编印的报纸、刻字的蜡版、使用过的油印机等大量文物,并撰写《姜鸿起在新四军考述》,填补了烈士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在《拂晓报》工作等史料的空白。从此,扶沟抗日英雄便有了“东有吉鸿昌,西有姜鸿起”的说法。

2014年11月,姜鸿起烈士纪念馆启动建设时的一幕,至今令当地人感动:烈士的老部下、时年88岁高龄的离休干部姜合顺闻讯后,决定和家人一起,到施工现场为烈士纪念馆搬一块砖。

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的姜鸿起烈士纪念馆建成开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刘少奇、张闻天、王稼祥等为《拂晓报》的题词、对《拂晓报》的关心,得以生动再现。当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万国报刊博览会上,《拂晓报》作为中国一份敌后报纸参展并引起关注,让今天的军事新闻工作者闻之肃然起敬。

如今,姜鸿起烈士纪念馆已成为“周口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扶沟县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并被中国关工委命名为“全国少先队重点课题研究基地”。

编辑:廉颖婷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