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从为军属导诊说起

2022-04-22 09:52:47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 -标准+


■王均波 郑琪瑞


春日暖阳下,一位姑娘搀扶着腿脚不便的老人,在人流交织的医院里挂号、陪诊、取药,时而贴耳交谈,时而对视一笑,俨然一对母女。其实,这是联勤保障部队第984医院的医护人员,在为一位边防军人的母亲导诊。

像该院一样,自1月1日《军人及军队相关人员医疗待遇保障暂行规定》施行以来,多家军队医院着眼守护军人军属健康、保障军人家庭幸福,推出一系列暖心举措。其中为军属增设导诊护士等细节,事小情长,耐人寻味。

“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家中的老妈妈已是满头白发……”自古忠孝难两全。不在身边的家人,是戍边军人永远的牵挂。从年龄特点来看,我军正在服役的官兵中,相当一部分出自独生子女家庭,自己“执干戈以卫社稷”,家中的父母自然少了贴心的陪伴和照料。特别是随着儿女服役年限的增加,老人逐步进入高龄期、高发病期,更令人牵肠挂肚。从这个角度来说,增设导诊护士、优先挂号就诊、减免部分费用等温馨服务,不仅让军属倍感温暖,而且也让部队官兵少了一分担心,多了一分安心。

近年来,党和国家在走访慰问、医疗保障、困难救助、悬挂光荣牌、维护合法权益等方面,制定出台一系列制度规定,初步构建起拥军优属的政策法规体系。但“徒法不足以自行”,再好的政策也需要有人躬身落实。相关部门应当从“为军属导诊”这样的小事入手,把各项工作往细里抓、往深处做,努力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

走访慰问不妨多聊一会、多跑几趟。对军人家庭走访慰问,体现的是党和政府的关怀,反映的是社会各界的尊崇。一些单位在落实这项工作时出现简单化、形式化倾向。比如,少数走访人员把慰问品放下、把镜头拍好,没说几句话就“打道回府”。慰问对象不免有些失落:准备了一肚子的话没来得及说,慰问就结束了。

心理学认为,双方沟通交流达到一定时限之后,才会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要想达到走访慰问访实情、暖人心、立导向的应有效果,就应手拉手、肩并肩与军属多聊一会,让他们把心里话说出来,把忧心事讲出来,尽可能解除他们因儿女不在身边带来的孤单寂寞。

此外,还应改变“不到年节不上门”的做法,平时也主动往行动不便、困难较多、年龄较大的军属家中跑几趟,有困难帮助排忧解难,没有困难与其叙叙家常,就像走亲戚一样越走心越近。

立功喜报既要送到家里,也要送到心里。小小喜报,凝结着军人的奉献,记录着官兵的成长,体现着军属的荣耀。很多军属表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看重给多少慰问品,就想让街坊邻居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在部队长出息了!

相关部门应当做好送喜报的文章,让“光荣之家”倍感光荣。比如,可提高送喜报人员的规格,由县(市、区)人武部和地方相关部门副职领导参与送喜报,二等功以上荣誉由主要领导带队。比如,可安排当地媒体记者一同参与,同步对立功官兵及家庭采访报道。遇有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宜聚集的情况,可通过小区LED显示屏、社区宣传窗等载体,发布立功喜报内容,让左邻右舍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维护合法权益你也出把力,我也出把力。由于家中的“顶梁柱”不在身边,一旦遇到涉法涉诉问题,军属往往感到力不从心。相关部门应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方法,联合上阵、分兵把口。对一般性涉法问题,由法律援助中心提供咨询服务,指导军属通过调解、诉讼等途径解决;对不得不“对簿公堂”的,由法院依法优先,快立、快审、快执;对重大、复杂涉军纠纷案件,军地联手发力,及时维护军属合法权益,让部队官兵无后顾之忧、轻装上阵。

编辑:廉颖婷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