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为了散葬烈士“归队”

辽宁省爱国拥军模范张德东寻找烈士遗骸志愿行动实录

2022-04-02 10:41:05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 -标准+


■兰江 温金 姜玉坤

写在前面

清明时节,慎终追远。

3月30日,辽宁省黑山县小东镇烈士陵园一座新的烈士墓地正式落成。9天后,由张德东带领群众寻找到的30具烈士遗骸,将迁入这里安葬。

在张德东看来,这是散葬烈士的又一次“归队”。从2006年退休至今的16年间,他怀揣一张黑山县地图,走遍全县278个行政村的942个自然屯,爬上207座山头,走进黑山阻击战308处战场遗址遗迹,相继找到160具散葬烈士遗骸,全部迁葬当地烈士陵园,帮他们一一“归队”。

一次调查走访,让他与寻访黑山阻击战战场遗址遗迹、寻找烈士遗骸——

结 缘

难忘五十五年前那 一双双渴望的眼睛

张德东是辽宁省爱国拥军模范,今年73岁。退休前,他曾任黑山县大虎山镇文化站站长,兼任县党史资料征集员。

从退休至今,16年间,张德东相继找到160具散葬烈士遗骸。

这一切都源于55年前的一次调查走访。

1967年,18岁的张德东刚到黑山县大虎山乡政府担任通信员,乡领导便派他深入各村,调查搜集有关黑山阻击战的党史文献资料。

黑山阻击战,发生在辽沈战役期间。1948年10月,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在黑山、大虎山一线建立防线,阻击并拖延了国民党第9兵团向营口撤退。此战,我军伤亡4100余人。

55年前调查走访的时候,参战的黑山籍老兵和支前模范大都健在。从他们口中,张德东得知有成百上千的英烈散葬在黑山县及周边各县的这片热土。

在小山村潘家岭,张德东得知,当年189名官兵饿着肚子激战一昼夜,全部壮烈牺牲。乡亲们把自己稍好一点的衣服脱下来,挨个儿给烈士们换上。那时全村只有8户人家,家家把仅剩的一点米拿出来,做了189碗高粱米饭,端到烈士墓前。

与潘家岭相隔9.8公里的么家屯,当年只有16户人家,480名官兵牺牲在那里。年纪大的村民告诉张德东,那一年春节,乡亲们东拼西凑,买了一牛车黄纸,包了16大盆酸菜素馅饺子,送到烈士墓前。

短短3个月,搜集党史资料的任务结束了。听说张德东要回乡里,不少参战老兵、支前模范赶来相送,紧紧抓住他的手,千叮咛万嘱咐:“有机会一定再来,还有不少故事没讲完呢!”

“乡亲们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张德东说,就是从那时起,他萌生了寻找散葬烈士、帮助他们“归队”的念头。

一次母子对话,让他常年牵挂村子旁的29座坟墓,在墓前立碑植树栽花——

守 墓

二十九位烈士就 如同自己的亲人

当时,张德东从乡下回来,向母亲讲起了下乡收集党史资料的经历。曾在黑山阻击战中担任支前救护员的母亲,对他说:“牺牲在咱们村的烈士就有29个,小的只有十六七岁,大的也就20刚出头,有时间多去西山弯为那些烈士扫扫墓吧!”

从那时起,大虎山镇五台子村村民看到,每年清明节一到,张德东就在29座烈士墓前摆放好花圈。盛夏时节,他还会到烈士墓旁除草。

张德东育有一儿一女,从两个孩子懂事起,他每次扫墓都带上他们。后来,儿女相继考上大学,接着又考取硕士、博士。每次收到录取通知书,张德东都会专门带上从外地赶回来的儿女,挨个给烈士扫墓。

2001年10月,儿子结婚成家。结婚典礼前,张德东带着女儿、儿子连同儿媳,一起为烈士扫墓。子女们主动买来花圈,又亲手扎了29个花篮。

2013年暑期,儿子儿媳和女儿一同从上海回来。三人看到烈士墓前没有树木,也没有石碑,便一同向父亲建议:为29座烈士墓立碑、植树。

第二天,儿子儿媳和女儿分头跑市场,买树苗、刻石碑。很快,58棵松树种下了,29块墓碑立了起来。假期结束,三人返回上海,张德东继续植树。几年后,29座烈士墓周围的树木已有860多棵,有的已长成碗口粗。除了树木,10多个品种的花草,栽满了烈士墓前的29个花台和100多个花盆。

一年四季,张德东总是时不时地到烈士墓前,花一两个小时时间,把29座烈士墓旁的草坪、过道彻底清扫干净,然后修整树木,栽花浇水。

直至2017年4月,29位烈士遗骸迁葬烈士陵园,张德东的守墓生活才告结束。

一次寻访未果,让他寝食难安,曾担任支前救护员的母亲和他一起到荒山野岭——

苦 寻

七十岁老人背起 八十九岁的母亲

张德东的老母亲如果还健在,今年已经92岁了。

提起3年前母子俩一起苦寻烈士墓的情形,锦州市台安县桑林子镇贺家村村民至今感动不已。

2019年2月,在贺家村,张德东按照史料线索找到了7座烈士墓。史料记载当年安葬了8位烈士,可第8座怎么也找不到。

回到家中,89岁高龄的母亲对他说:“贺家村当年是埋葬了8个烈士,都是我帮着整理的遗容,要不我去试试?”

第二天一大早,张德东租一辆出租车,赶到了47公里外的贺家村。到了杂草丛生的荒山野岭,老母亲行走困难。70岁的张德东背起89岁的母亲,一步一步挪。娘俩兜兜转转3个多小时,最后在一个堤坝旁找到了第8座烈士墓。张德东心疼地摸着母亲满是灰尘的脸,母亲用袖子给儿子擦擦汗,母子俩相视一笑。

当年黑山阻击战主战场,在全县2400多平方公里地幅上展开。黑山县烈士陵园管理所所长苑振栋说,那时候“村村炮火连天,屯屯洒有烈士鲜血”,因为战事紧急,不少牺牲官兵就地安葬在山沟、荒甸子上,经过几十年变迁,亲历者大都过世了。

一张地图、一辆自行车、一壶白开水、两块玉米面大饼,一走就是一整天。这就是张德东寻找散葬烈士的“日常”。让张德东感到欣慰的是,辛苦没白费,16年来已经找到160具散葬烈士遗骸。

3月22日,黑山县小东镇烈士陵园迁移最新寻找到的30具烈士遗骸。当晚,滴酒不沾的张德东烫了一壶热酒,畅饮起来,喝着喝着,豆大的泪珠落下。他说,今年清明节为母亲上坟的时候,一定告诉老人家:“又有30位烈士‘归队’啦!”

一次乡村座谈,让他深受震撼,讲解黑山阻击战有了更丰富的素材、更充沛的感情——

讲 解

撰写了七十多个 各具特色的版本

2007年3月张德东老伴去世后,儿女多次要接他到上海颐养天年,他都没答应。他要留在黑山,继续寻找散葬烈士。

张德东兼任黑山县党史资料征集员期间,记录了上万人有关黑山阻击战的口述党史文献资料,并完成50多万字的《黑山阻击战》党史文献。

每年清明、“七一”、建军节等重要节日,分布在辽宁省10个县14个安葬黑山阻击战烈士的陵园,争相邀请张德东前去讲解。黑山阻击战纪念馆馆长张翀介绍,张德东不仅熟知14个烈士陵园数千名烈士,还能讲出许多感人至深的细节。

在黑山县二道乡田家屯,离村子不远有几十座孤坟。张德东退休的第二年,多次前往田家屯,备上烟卷,召集村里八九十岁的老人,开了7次座谈会了解那些孤坟的情况,最终结合史料确认了安葬在这里的是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15师43团60名指战员,牺牲在与国民党军队一个营的肉搏战中。

“我给烈士穿的衣服,不能让烈士穿着打烂的衣服下葬。”“找不着棺材,我家还捐了一个炕柜,安葬了4名烈士。”“俺这地方的风俗,下葬时得让儿子抱着头,烈士年纪轻轻就牺牲了,哪有后人啊,是我给烈士抱的头。”座谈中了解到的这些感人细节,日后都成为张德东讲解的内容。他针对祭扫烈士墓的不同人群,撰写了70多个各具特色的讲解版本。

去年底,张德东获评辽宁省“最美志愿者”。今年3月,辽宁省组织2万余名政协委员讲“辽宁好故事”,黑山县政协委员、县第一高级中学教师王冬梅讲述张德东的故事后,感动了许多军民。

编辑:廉颖婷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