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康西瓦的石

2022-03-21 11:18:33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 -标准+


■孙利波


一位机关战友去边防部队调研,多日未联系。一天突然发来信息:“刚刚在康西瓦烈士陵园祭拜过烈士,在公路边给你捡了块石头。”

我喜欢石,书架上零落着十几块。并非刻意购置或收藏的奇石,皆是在西部山川跋涉之余,自视线偶落处捡拾而来。贺兰石有着莹润匀密的质地,嘉峪关的石头依稀有驼队的影迹,戈壁滩的石头粗砺多棱,伊犁河谷的石头色彩斑斓,青藏高原的海洋生物化石似还藏着亿年前的涛声。石头大不过两拳,小可比拇指,随手可揣入口袋,并不会给行囊增加太多负重。石头并无多少世俗的价值,却被一脉山水滋养,受一方风雨砥砺,见证了我的征痕,故我甚为珍视,几次搬家都未曾舍弃。

没有苍松翠柏,凛冽的天宇下丰碑高矗,百余座坟冢激荡着卫国戍边的英雄故事,陵园背后山腰上“大力弘扬喀喇昆仑精神”的大字熠熠夺目,这是我记忆中的康西瓦烈士陵园。因工作关系,我曾几次路过那里,每次都鸣笛致敬、下车拜谒。

康西瓦的石伴着战友归来。它是极寻常的石头种类,拳头大小,三角形状,底部平整,稳稳放置在案头,像一座山。石顶那一片白是峰顶覆着的积雪,石身上青灰的纹理是蜿蜒的盘山路,纹路间点点暗影是攀登的战士和战马。白天,阳光透过窗户照入,石头会反射出粲然的光。夜晚捧读新书,用石头压着尚不服帖的书页,它就像天然的镇纸,将力量融入书中深厚的思想。

高原边关,随处可见静静附于土地的石头。山由石头构成,路由石头铺就,界碑用碎石构筑,地窝子常常需要在乱石中开凿。就连烈士的墓碑,也用石头凿刻,黧黑的碑面像淬过火的钢铁。康西瓦烈士陵园墓碑组成整齐的阵列,像一百多具钢铁般的骨骼,以倔韧的坚守,撑起那片亘古苍茫的天地。

我曾到过多个云端的哨所,也曾攀过几座孤绝的雪峰。一座海拔5700米的山峰,山体表面遍布大大小小的石块,战士们用双脚在本无路的山上走出了“之”字形羊肠小道。我们从海拔约5000米处启程,用了4个半小时方艰难登顶。启程时鹰在头顶盘旋,中途已可与鹰比肩,快登顶时,鹰已飞不到我的高度。站在山顶眺望,祖国西陲的绝美风光尽收眼底:连绵的雪峰,碧蓝的湖措,还有钢铁般屹立的士兵。

早已忘记在峰顶说过的话、内心泛起的波澜,但我记得那天的日头很毒,带上山放在石头上的一个苹果,当我几小时后将要下山时,已因脱水而萎蔫。记得那天面对战士们豁口的嘴唇、皴裂的面庞,看到他们远超实际年龄的沧桑,我流下了太多的泪。

下山途中曾遇到一座石柱,高约一米,由十几个石头自然堆成。同行战友告诉我,这是战士们休息时垒的。神奇的是,这石柱没用任何黏合材料,但任凭风骤雪狂,始终屹立不倒。我想起在山顶石块上看到的各种豪言壮语:大好河山寸土不让、众志成城卫国戍边……

收回思绪,看着眼前康西瓦的石,恍惚间,它似乎变大了,许多英雄的面孔在石上掠影浮现。

“这石头,真像一座山。”

“不,它就是一座山。”

编辑:廉颖婷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