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新时代军旅小说的集结与冲锋

近年来军旅文学年度“选粹”回眸

2021-11-25 15:54:55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 -标准+


■朱向前 徐艺嘉


2017年,为向建军90周年献礼,笔者与北岳文艺出版社合作,编选推出了一套11卷本的《新锐军旅作家“向前”丛书》。该丛书选取了当时风头正劲的11位“新生代”军旅作家的优秀小说作品(李骏、魏远峰、裴指海、卢一萍、王凯、王棵、西元、曾剑、王甜、朱旻鸢、曾皓),将他们最具个性风格的中短篇小说分单册结集出版。随即,北岳文艺出版社又趁热打铁出版了《2017年军事文学选粹》,由笔者挑选当年度优秀的军旅小说结成合集,既是为当年度的军旅小说概况“立此存照”,也有召唤、呼吁优秀作家回归纯文学写作的意味。而对于后续军旅文学的“收成”如何,且“选粹”是否能持续编选下去,我们当时是心中没底的。

没承想,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个年度选本自此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到如今已连续出版4年,并有渐成气候之势,成为管窥军旅文学年度概况的一本常规书目。纳入“选粹”的作家范围与创作体例也在扩容:从最初以“新生代”军旅作家为主,到文坛老将和地方作家的加入,内容从一开始的中短篇小说扩展到近两年的长篇小说节选。在这个过程中,笔者欣慰地再一次见证了军旅文学的华丽转身。如今,由于前辈作家“凌云健笔意纵横,庾信文章老更成”,成熟作家“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军旅文学已然拥有了一支年龄层次分明、风格鲜明多样、富于探索精神而又迭代有序的创作队伍。

老作家不忘初心,以生命经验奉献精品力作

结合近几年的军旅文学选本,我们发现,不仅成熟作家有向纯文学回归的趋势,一些享誉文坛的重量级老作家也在多年的深耕沉潜后爆发出惊人的创作活力,重新成为军旅文学创作队伍的“领头雁”。

徐怀中以鲐背之年携一部繁华落尽见真淳的《牵风记》,树起了中国当代战争叙事新的标高。令人惊叹的是,在长篇小说《牵风记》之后,徐怀中并未就此搁笔,而是一鼓作气接续写出了《万里长城万里长》《活过一回,死过一回》等几个短篇小说。2020年度的“选粹”收录了徐怀中的短篇小说《万里长城万里长》,并以此为书名,可见91岁的徐怀中仍然顽强地保持着始终“向前”的文学姿态。朱秀海近几年的文学成果同样令人惊艳。他对俄罗斯文学丰赡而辽阔的透视,特别是对中国古典文学深湛的修养,让他得以打通小说、散文、古体诗词和电视剧本写作的界限,在多个文学领域游刃有余。朱秀海的短篇小说《永不妥协》《篝火边的曾扩红》接连入选年度“选粹”,两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是站在当代视角追溯历史,使得革命故事焕发出新的时代新意。

徐贵祥近年来连续创作了几个长征主题的长篇、中篇小说,其中《穿插》的节选与《红霞飞》入选“选粹”。徐贵祥擅长塑造具有鲜明个性的英雄人物。在几部新作中,作家试图让人物不断出“新”,将故事主角放置于各种极端环境和事件中考量,赋予人物新的生命意义,在死亡、苦难、绝处逢生的底色上,溢出明亮、乐观、热情等不一样的色彩,从而让人物形象折射出长征精神的本质内涵。裘山山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创作产出,她的小说擅于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关注小人物的生存状态。短篇小说《加西亚的石头》入选年度“选粹”,让读者在平淡朴素的语言中读出军旅人生的别样况味。

中青年作家砥砺前行,拓展军旅文学外延

老作家率先垂范、静水深流,中青年作家勤于探索,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激情。成熟作家如陆颖墨、陶纯、文清丽近几年创作成果颇丰,愈发注重打造精品;而“新生代”军旅作家中李骏、王凯、曾皓等人在自我熟悉的文学领域笔耕不辍,持续发力,作品的质量稳步提高。

陆颖墨钟情于蔚蓝深海,近年来接续创作了数个海军题材的小说,其中《金钢》《海之剑》入选“选粹”。陆颖墨习惯于以朴素而平实的笔法勾勒波涛汹涌的海洋,刻画热爱大海并富有职业情怀的海疆守卫者,构筑起一个带有咸海风味道的文学世界。陶纯近年来保持着良好的创作势头,有多个中篇小说发表。作家对党史、军史的研究颇深,注重在历史的缝隙之中寻觅具有文学价值的故事,其中有多篇小说关注到战争中的女性命运。中篇小说《根》即是如此,作品写红军时期大别山区的一个普通家庭为了保护一个受伤的女红军战士,全家做出的悲壮牺牲。另一篇入选作品《我的两个战友》则有着极强的现实感。小说以回顾人生的方式讲述了两个与“我”同时入伍的战友多年在部队摸爬滚打、建功立业的人生奋斗过程,亦对其中一个战友误入歧途展开了深刻的省察与思辨。文清丽这几年的创作呈井喷之势,堪称现象级的存在。她的《她从云上来》《对镜成三人》等作品有强烈的女性意识,细腻入微、温情脉脉。从2017年至今,文清丽以平均每年10个以上的中、短篇小说,约30万字的速度与体量反复覆盖《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等文学重镇。这种情况即便放在20世纪80年代文学的激情岁月中也是令人吃惊的……

此外,一些已经离开部队的作家(如卢一萍、曾剑、裴指海、王棵、王甜、朱旻鸢等人)仍旧心系军旅,将曾经的军营生活作为重要的精神资源和写作资源。他们当中有的继续书写军旅故事,尤其热衷于深挖革命历史题材;有的随着身份的转变对过去的军旅岁月进行回望与反思,同时也在思考和探索如何适应新的社会身份、对标新的人生目标。由这些思考所产生的创作成果丰富了我们的年度“选粹”,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军旅文学的外延。

新锐力量展露锋芒,讲好新时代军旅故事

观察近5年的军旅文学生态,有一个现象尤其值得关注:“新生代”军旅作家中的新锐力量正逐渐展露锋芒,努力摆脱“小我”的文学格局,自觉跟踪现实、回应现实,并且在主流文坛为年轻一代军旅作家争取到一定话语权。

王凯近几年创作势头日盛,此前他入选“选粹”的小说《楼顶上的下士》书写边疆某基地普通一兵的故事。作家多年来持续深耕、不断完善他记忆中的平凡人物,为值得书写的基层军人列传。小说既描摹出真实的军人形象和情感世界,又坚守了理想主义的底色,焕发出真正的军人精神和人性光辉。西元坚定地选择以战争历史为切入口构建自己的文学阵地,不断探索现实的、先锋的、形而上等不同类型的叙事形式。入选“选粹”的几个作品中,《胴寺》是在向传统文学致敬;《颪乧》则聚焦部队建设的前沿,对未来的战争形态进行展望;《在春天里团圆》表达了作家对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普通个体命运的关注,展现出积极回应现实生活的写作姿态。董夏青青近几年接连有短篇小说入选年度“选粹”,《科恰里特山下》《在晚云上》《礼堂》等作品延续了她此前边疆系列小说的写作风格。她在边疆生活数年,近距离接触、了解、体验了边防战士的生活状态,于生活细节的直述中表呈边地军人的生存本相。这段特殊经历也赋予了作家更为成熟的价值判断和更加开阔的文学眼光。

“新生代”军旅作家群体的崛起,堪称新时代军旅文学的一抹亮色。作为军旅文学的观察者、评论者、呐喊者和守望者,我们期待着,并相信军旅作家在不久的将来能够进一步聚拢、集结,继而彼此呼应、集群冲锋;及时跟踪强军兴军的伟大实践,浓墨重彩抒写“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主题;创作出更多承载时代、人民和广大官兵希冀的精品力作。

编辑:廉颖婷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