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文昌航天发射场晋升探月新母港

写在嫦娥五号升空一周年

2021-11-24 09:48:27 来源:法治日报 作者: -标准+

□本报记者 廉颖婷

□本报通讯员 胡煦劼 黄国畅 徐斌如 崔婉莹

一年前的今天,2020年11月24日,随着一声巨响,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发射升空,约2200秒后,进入预定轨道。至此,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执行探月发射任务圆满成功,文昌接过西昌的历史接力棒,正式成为中国探月新母港。

中国探月计划的起点,始于素有“月城”之称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07年10月24日,中国探月工程首颗卫星——嫦娥一号启程奔向38万公里外的月球,这次太空之旅的起点,就是四川大凉山腹地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发射场。此后,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陆续从西昌发射场启程,奔月、绕月、落月。

完成“绕、落、回”最后一步的嫦娥五号重达8.2吨,国内现役运载火箭中只有长征五号才能担此重任,因此,文昌航天发射场成了新探月母港的不二之选。

“时至今日,每每想起那天的场景还是会心潮澎湃。”作为嫦娥五号任务的01指挥员,提起一年前的今天,胡旭东记忆犹新。

让“胡01”难忘的,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发射前夕,托举着嫦娥五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需要从测试厂房出发,经过长达2.8公里的转运轨道到达塔架前。在长长的转运路上,陈列着16个鲜红的大字“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当火箭运抵至“稳”字时,发射场宣传骨干用相机将这一幕定格。

“这次任务与之前的探月任务不同,之前的探月虽然最终都创造了‘零窗口’发射纪录,但其间或多或少都有些曲折。嫦娥五号任务从设备进场,到最后下达‘点火’口令,再到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产品质量问题,也没有出现过任何误指挥、误操作。”回忆任务过程,胡旭东忍不住感慨。

从任务初始,文昌航天发射场就对岗位人员进行大量准备训练,从图纸学习到桌面推演,对各种方案预案也进行了充分演练;立足于前期任务经验,对发射场的设备设施进行了完善改进,指挥链路和流程更加流畅,这才保证了从测试到加注到发射的一系列圆满顺利。

长期关注航天新闻的人都会注意到一个镜头,当01指挥员下达点火口令时,总有一个按“点火”按钮的手指,这个按“点火”按钮的人也被誉为“金手指”。

嫦娥五号任务的“金手指”尹景波回忆:“控制系统作为火箭测发三大系统之一,被比作火箭的‘中枢神经’,肩负着确保火箭姿态稳定、准确入轨的重要任务,而‘金手指’代表的发控台岗位又是控制系统的中枢,几乎所有前端设备都要通过此处控制。这台面板汇集着百余个按钮,代表着不同指令,其上方小小一个显示器里的两百多个参数则代表不同设备状态。正是这些参数背后上百个操作手们时刻紧绷‘防三误’这根弦,操作精准,才确保我能顺利按下‘点火’按钮。”

嫦娥五号发射任务开始前的一个月,海南的天气情况并不理想。阴雨不断,台风过境更是成为常态。为了火箭发射万无一失、圆满成功,中心技术部气象系统工程师甘思旧及其所在团队自任务开展以来,就铆在发射场,认真研究“拉尼娜”现象对发射场天气气候的影响,分析了任务月气候背景特征,完善了防台风应急预案和危险天气预案,并准确预报发射日窗口天气,确保了任务按计划实施,火箭安全飞行。

一年来,西昌航天人追梦奋斗的脚步更加行稳致远。

今年4月29日,在嫦娥五号升空半年后,文昌航天发射场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进入预定轨道,中国正式迈入空间站时代。随后,天舟二号、三号相继升空,为中国空间站送来两波“太空快递”。今年以来,西昌发射场以每个月平均1.2发的频率进行了13次航天发射,超高密度航天发射能力得到进一步检验提升。今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文昌两场发射次数总和将首次突破20次。

编辑:廉颖婷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