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军事广角>>理论观点>>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发布时间:2021-10-20 15:02 星期三
来源:解放军报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习主席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这是对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辩证关系的深刻揭示,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促进共同富裕的务实谋划和科学部署,为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指明了前进方向和现实路径。

深刻认识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

宣示了在新发展阶段推动共同富裕的政治承诺。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如一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坚守马克思主义崇高理想中不断推进共同富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把“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成为我们党在新发展阶段作出的庄严政治承诺。

擘画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蓝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系统分析、系统谋划,有针对性地为系统推进共同富裕作出了总体性设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远景目标之一提出来。习主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的征程上必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

指明了迈向共同富裕目标的正确道路。自古以来,平等、富裕是全人类的美好梦想和共同价值追求。从古希腊思想家提出的“理想国”到空想社会主义者描绘的“乌托邦”,都成了遥不可及的空想。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到《礼记·礼运》描绘的“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状态,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推行的高税收高福利社会保障模式,逃脱不了“资本逻辑”束缚,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富两极分化痼疾。与之完全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到在一个14亿多人口大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立足在发展中谋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并奇迹般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今天,走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幸福大道上,我们的信心更强、力量更大、底气更足。

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内在统一的辩证关系

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和保证。实现共同富裕,既要做大“蛋糕”,也要做好“蛋糕”。高质量发展是从“有没有”到“好不好”、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发展,是持续不断做大做好“蛋糕”的必要前提和有力保证。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大关,人均GDP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189元,粮食总产量66949万吨,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但也要看到,我国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虽然我国GDP稳居世界第二,但人均GDP并不高,发展的任务依然复杂艰巨。确保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更大更好“蛋糕”,必须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

共同富裕要求在高质量发展中兼顾效率和公平。促进共同富裕,既要做大做好“蛋糕”,更要切好分好“蛋糕”。目前,虽然“蛋糕”做大了,但分配还不够合理,地区、城乡、行业和收入等差距仍然较大。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在高质量发展中必须兼顾效率和公平。对此,中央明确要求加快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逐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初次分配主要由市场决定,侧重效率和贡献,考虑到多数人的收入来自劳动所得,需要逐步扩大劳动报酬占比;再分配是政府运用税收等调节手段进行的分配,侧重社会公平,逐步缩小收入差距;三次分配是通过高收入人群和企业自愿投入民间捐赠等方式的分配,侧重道德义务和社会责任,引导和鼓励先富带后富、帮后富。这种分配制度兼顾了效率和公平,强调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鼓励勤劳致富、合法致富、共同致富。

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内在统一于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要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体现了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内在统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发展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广泛支持和拥护,取得辉煌成就,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坚持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道路。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群众所忧所急所盼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各种社会力量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促进发展方式深刻转变、发展速度适度调整、发展质量有效提高、发展效率全面跃升。

探索完善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现实途径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当前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是检验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标尺,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直接关乎高质量发展成效乃至成败。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就必须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作为一个体系整体,贯穿到高质量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和全过程,瞄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聚力聚焦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和问题,使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进程一致、效果统一;必须切实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平衡性,持续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发展的高水平内外联动,推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对于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认识要立即调整、行为要坚决纠正、做法要彻底摒弃,使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切实落到实处。

更加突出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具有核心驱动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创新加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在涉及131个经济体的全球创新指数榜单中,我国排在第14位,较2015年上升15位,我国国际专利申请量晋升全球第一。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基础研究比较薄弱,原创性、颠覆性、前沿性和关键共性技术等创新滞后,致使我国许多先进技术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过高,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国高质量发展。必须不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和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把科技自立自强这个国家发展战略支撑立起来,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让科技创新更好增进人民福祉。

统筹协调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既要从供需两侧同步发力,也要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形成以“国内大循环”撬动“国际大循环”、以“国际大循环”促进“国内大循环”的良性互动格局。目前,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还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必须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不断扩大就业和提高居民收入,加快释放内需潜力。必须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提升供给体系与国内需求适配性,加快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必须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更好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发展,更好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执笔:杜人淮、贺 琨)

责任编辑:廉颖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