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军事广角>>理论观点>>
下足拍板之前功夫
发布时间:2021-10-11 10:28 星期一
来源:解放军报


■张亮 赵焕斌


1964年6月,张爱萍将军受命负责组织我国自行研制的某型导弹发射试验。虽然导弹经过了严密的检测,参与试验人员也经过了反复探讨论证,但谁也不敢说现在可以发射。参加论证会的张爱萍先是坐在最后面认真地听,等大家都说完了,他站出来说,听你们说了老半天,谁也没说出不能发射的原因和问题,既然没有问题,那就下决心发射吧!要是打成了,算你们的,要是打坏了,算我的,我向中央交代!最终,导弹发射成功。张爱萍果断拍板、敢于负责的底气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来自他对工作全面扎实的调研思考。这对今天的领导干部进行科学决策具有借鉴意义。

要使决策科学,必须将拍板前的功夫做得实而又实。然而,现实中少数领导干部在这方面作风飘浮:有的凭“热血豪情”拍板,对落实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阻力研判甚少;有的以“请示汇报”或“发扬民主”的名义把问题上交下传,将拍板的责任推给上级、甩给下级;有的把“等等再说”挂在嘴边,急迫的事拖着,困难的事绕过,有风险的略过……如此乱拍板或不拍板,要么占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却实现不了预期目标;要么错过推进工作的关键节点,贻误部队建设发展良机。

拍板并非拍脑袋决策,搞“一言堂”,而是要以充分调查研究为基础。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决策就像“一朝分娩”。陈云曾说:“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作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作决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就够了。”这启示我们,拍板之前的功夫,重在充分酝酿、厚积薄发。只坐在办公室听汇报不行,仅阅读基层上报的材料也不行,闭门造车想当然更不行。做好调查研究,领导干部要具备“集众智”的胸襟,坚持到基层官兵中听心声、到练兵一线去摸实情,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了解情况,把底数弄清、情况吃透,最大限度防止“乱拍板”“拍错板”。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拍板前若不审慎研析,极易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做任何一项决策都要慎之又慎、三思而行。“思”的过程,也是抽丝剥茧、掌握规律、发现矛盾症结的过程。问题分析得越透彻,落实措施才越有针对性、可行性。领导干部在拍板前,要把上级政策领会透、单位现状把握准,对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则要主动倾听相关专家的意见,力求思考缜密、方案周全。当然,提倡三思而行,并非议而不断、畏首畏尾,而是对不同意见、未知风险进行充分评估,与快速精准把握时机进行决策并不矛盾,深思熟虑同样是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表现。

(作者单位:31689部队)

责任编辑:廉颖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