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军事广角>>理论观点>>
不折不扣办实事
发布时间:2021-09-08 11:49 星期三
来源:解放军报


■吴宝传


一部党史,就是一部践行初心、服务人民的历史。党史学习教育搞得怎么样,最终要靠实践来检验。正如习主席所言,“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要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的成果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实际行动”。军队领导干部只有坚持学史力行,不折不扣为官兵办实事、解难题,才能充分体现教育效果,无愧于百年党史。

办实事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是践行为兵服务的重要体现。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各级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俯下身子听呼声,全力以赴办实事,有效提升了官兵的获得感幸福感。

然而,少数单位在办实事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譬如,有的办“投机型”实事,本应是组织应尽的职责,却投机取巧,把官兵调整落编、送学培训、探亲休假等正常事项列入清单;有的办“拼凑型”实事,本该解决几个问题就是几个问题,个别领导却政绩观错位,明明只为官兵做了五六件实事,却硬拆分成十件,以突出所谓的“政绩”;有的办“应景型”实事,每逢上级检查,便匆匆让部属随意列举几个项目,“一阵风”似的解难,实际并未真正契合官兵的急需和关切,等等。上述这些“实事不实、实功虚做”的现象,给我们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应引起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高度重视。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是否真心为官兵办实事,反映的是态度问题,体现的是感情程度。带着深厚感情做事,官兵自然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那些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的领导干部,总是着眼官兵的实际需求,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撒手、官兵不满意不罢休。事实证明,只要有感情,就会有办法。领导干部多进行换位思考,多想一想“假如是我遇到困难怎么办”,切实把基层冷暖挂在心间、放在心头,才能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及时解决官兵实际困难。如果缺乏感情,心无诚意,就会滋生把办实事“喊在口上、挂在墙上、写在纸上”等形式主义问题。

办的实事到底实不实,官兵说了算。常开门、懂需求、勤问策,实事才会办到官兵心坎上。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官兵对工作、生活、学习有了新期待,对职业规划和发展进步有了新期盼,对父母赡养和子女教育有了新需求。只有大力弘扬调查研究之风,紧跟时代找准“靶心”,才能摸准脉搏、探得实情,了解官兵实际需求。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多走进官兵中间,走到基层末端,摸清他们的真实诉求,掌握他们的“急难愁盼”。同时,也要懂得“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官兵是最好的老师”,坚持与官兵一起分析问题症结,集思广益商讨办法、提出对策,坚决避免“蜻蜓点水走形式、轻轻松松走过场”的错误做法,切实让基层官兵得到实惠、减轻负担。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能否把实事落到实处,归根结底取决于各级领导干部敢不敢刀刃向内、有没有斗争精神。一方面,多和不良作风作斗争,从改变自己开始,坚持基层至上、士兵第一,对官兵付出更多的真心、细心、耐心,能立即解决的困难第一时间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发扬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力争做一件成一件;另一方面,多和因循守旧思想作斗争,从过去的思维定势和习惯做法中跳出来,勇于开拓创新,敢于啃“硬骨头”,在斗争实践中把官兵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解决好,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责任编辑:廉颖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