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军事广角>>理论观点>>
让认真成为习惯
发布时间:2021-09-01 18:05 星期三
来源:解放军报


■雷国鸿


抗战时期,一位参谋误将“来远”写成“来源”,刘伯承发现后把他狠狠批评了一番。并谆谆告诫:“司令部工作,一定要耐心、细致、准确……在军事上一字之差会死很多同志,甚至影响战斗的成败。”

一字之差,是失误的表象;缺失认真,方为失利的根本。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认真”二字内含明智、求实、严肃、负责、专注、细致等丰富涵义,它既指人的行为和作风,又指人的品格和精神,要求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正确深刻,办事专心务实,全身心投入。人们要想办成事,没有全身心投入的精神是不行的;反过来,有了全身心投入的精神,也就会有对工作高度负责、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和作风,从而把事情办成、办好。可见,“认真”是人们办事必备的品质,是事业成功的前提和保证。

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正是靠着这种认真精神一步一步走向胜利的。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第20兵团代司令员郑维山大胆地在“联合国军”眼皮底下组织3000余人的白天大潜伏。他要求部队认真研究咳嗽怎么办、睡觉打呼噜怎么办、大小便怎么办、蚊虫叮咬怎么办;刘伯承元帅组织战斗时,要求参谋人员“各项工作必须心细如发。研究上级指示要细,研究敌情要细,军事组织工作要细,检查工作要细,草拟文书要细,下达任务、传达指示要细”;20世纪60年代,我国科技人员操作着手摇计算器,反复计算,万无一失地完成了我国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正是这种极其认真的作风品格,成就了昔日的“两弹一星”、今日的“北斗”“天问”……事实证明,生与死、成与败、得与失,往往就在认真与不认真之间见分晓。

我们要看到,在当前的实际工作中,有个别领导干部、参谋干事忽视甚至丢掉了认真精神。有的粗心大意,办文办事时常出现错字漏情;有的事不躬亲、人云亦云,报送情况概略模糊、语焉不详;还有的抓工作不注重调查研究,不掌握第一手资料,习惯“粘贴”“复制”他人经验材料……试想,如果把这些习气带上战场,官兵必定会付出血的代价。

“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认真作风的养成非一日之功,靠日积月累、长期养成,靠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靠教化磨砺、严抓细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军统帅部有一条坚定不移的工作原则,就是“检查、检查、再检查”。这一条,今天仍值得借鉴。为打赢明天的战争,每名官兵必须弘扬“最讲认真”的优良作风,肩负求细之责、胸怀求细之心、掌握求细之术,把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认真精神养在平时,“成自然”于战时、关键时。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干事创业得认真之“道”,必能事举功成。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做起,把认真养成习惯。

(作者单位:75560部队)

责任编辑:廉颖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