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军事广角>>理论观点>>
涵养骨气,挺起精神之脊
发布时间:2021-08-10 17:07 星期二
来源:解放军报


■周燕虎 张钰林


一百年来,在党的旗帜指引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中,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习主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深切嘱托中国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踏上新的赶考之路,中国青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应牢记习主席嘱托,重任在肩不懈怠,继续挺直胸膛、挺拔脊梁,砥砺前行、开创未来。

“人无刚骨,安身不牢。”骨气是人生的灵魂支柱和精神脊梁。一个人有了骨气,人品就有了高度,人格就有了硬度。中国人的骨气不是凭空产生、从天而降的,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浩然之气,是支撑起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深厚根基,是跃动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中的生动气韵,是无数优秀中国青年舍生忘死、身体力行的一种高尚品质。从风雨如晦的沧桑岁月到百废待兴的建设时期,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到乘风破浪的新时代,一代代中国青年在探寻民族复兴的伟大征途中,把做中国人的骨气,铭刻在“天不怕,地不怕,愿献头颅保中华”的信仰信念里,体现在“把活路堵死、向死路求生”的英勇无畏里,书写在“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的自信自强里,谱写了一曲曲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壮丽凯歌。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具备铮铮铁骨,就能傲立于天地间,不惧任何风吹浪打和风险挑战,敢与天公试比高、敢教日月换新天,一个民族就能拥有更加广阔的天地。反之,青年柔柔弱弱、唯唯诺诺,缺少钢筋铁骨和浩然之气,绝难挺起民族精神之脊,一个民族就会失去奔向未来的蓬勃活力和持久动力,这样的青年也难以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因而,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不是一道可有可无、可重可轻的选择题,而是一道必须全力以赴、在实践中答好的必答题。

有骨气的人之所以能赢得人们的敬仰和敬重,是因为骨气体现人性中的大美,那就是心怀大我、心系家国。抗日英雄杨靖宇在冰天雪地里坚持战斗,牺牲时年仅35岁,一句“如果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那我们中国就完了。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令天地为之动容。新时代年轻的卫国戍边英雄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用生命捍卫祖国领土主权,“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在人们心中立起了不朽的精神丰碑……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善于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汲取丰厚滋养,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身上感受刚正不阿的风骨、坚不可摧的钢骨、宁折不弯的傲骨,深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以一生的真情付出奉献祖国,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服务人民,立起身为中国人的精神高度。

千锤百炼的钢最硬,风吹雨打的松最挺。粟裕大将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后,在扉页上写下“炼成钢铁如保尔,莫做浮草似罗亭”的诗句。在上甘岭战役中,面对敌人的连续疯狂进攻,27岁的孙占元在双腿被炸断、弹药用尽后,用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把中国人的骨气展现得感天动地。排雷英雄杜富国在边境扫雷行动中,1000余次进出雷场,排雷排爆2400余枚,一次次游走在生死边缘,危急关头“你退后,让我来”的英雄壮举令人震撼……“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做中国人的骨气,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千磨万击、千锤百炼出来的。新时代中国青年当坚决摒弃一切视探索尝试为畏途、把负重前行当吃亏的思想和行为,坚持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铸就折不断、打不烂、压不垮、扭不弯的精神之脊。

军人之骨当骨如精钢,军人之气当气贯长虹。刘伯承元帅曾说,军人要做铁打的汉子,不做泥捏的菩萨。因为宁折不弯、宁死不屈,军人才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拼搏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由这样的军人组成的人民军队,必将“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经寒霜苦,安能香袭人?”广大青年官兵要想傲雪凌霜、横刀立马,成为淬火精钢,就应坚持走在前列、标准更高,主动投身练兵备战的滚滚洪流,保持和发扬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砥砺敢于亮剑、敢打必胜的勇气,赴汤蹈火、一往无前的胆气,所向披靡、无坚不摧的锐气,做到高山敢登、险滩敢涉、强敌敢拼、重担敢扛,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在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如虹征途上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责任编辑:廉颖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