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让青春在联合作战的战场飞扬

记南部战区某部高级工程师乔莎莎

2021-08-04 11:20:39 来源:法治日报 作者: -标准+


□本报记者 陈丽平

□本报见习记者 韩潇

□本报通讯员 高毅 姜博西


“通过对502个‘敌’目标进行价值分析和大数据仿真推演,建议对3号、27号、114号、302号4个目标优先打击!”

岭南军营一场实战背景下的红蓝对抗演练作战会上,一名英姿飒爽的女军官手持激光笔,神情自若地对着荧屏上的巨幅“敌情”图分析,一组组精确计算数据、一项项仿真推演结论,再次为联合作战指挥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名女军官,就是南部战区某部高级工程师乔莎莎。

从军报国 信念坚定向战场

乔莎莎出生在湘北一个军人家庭,外公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父亲是一名海防军人。两代从军、全家党员的家风熏陶,使乔莎莎从军报国的信念坚如磐石。

高三时,乔莎莎光荣入党。毕业后,如愿考上了国防科技大学,携笔从戎。她对外公说:“等我到了部队,一定好好学习,将来让侦察兵既打胜仗又少受伤。”

军校毕业后,乔莎莎先后在通信、保密、档案等岗位工作,但从没有淡忘军人的职责,利用一切时机提升打仗素质。

乔莎莎在训练一线建言献策。栾铖 摄

2016年2月1日,战区成立。南部战区面向全军选调联合作战人才,乔莎莎第一时间报名。此前,她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在某领域大胆创新,获得4项国家专利、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已小有名气。

选调考核时,面对考官的连连追问,乔莎莎的回答斩钉截铁——

“作为一名女同志,为什么放弃舒适、选择艰苦?”

“我喜欢!”

“新岗位一切从零开始……”

“我做好了思想准备!”

“如果去了,没有给你安排职务……”

“我就想当一名从事作战的军人!”

2016年6月,乔莎莎如愿成为南部战区某部一名工程师。“我的转型有些晚,但很庆幸赶上了这个时代。”采访中,乔莎莎告诉记者,打仗不分男女,选择了战区,她就想一辈子干一件事情。

“休言女子非英物,凯歌一报是红颜。”乔莎莎因全身心谋战务战、硕果累累而誉满全军,跻身我军联合作战某领域的“领头雁”。荣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军军事训练先进个人、全军某领域技术创新先进个人,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享受全军优秀专业技术干部二类岗位津贴。

敢为人先 联合作战创新路

“路都是人走出来的,没有路可以闯出一条路来。”面对我军联合作战的新兴领域,乔莎莎横下一条心,打仗的事没有退路,再难也得干。

乔莎莎主动请缨参加战区作战课题研究攻关,“摸着石头过河”。刚开始时,她带领的团队就两三个人,硬件设施简陋,研究资料也不多。乔莎莎鼓励大家:“事在人为,如果不去突破,我们就会永远困在‘井里’。”

没有研究方向,乔莎莎带着团队来到部队,登战车、访军舰、上战机,深入一线问计官兵。缺系统工具,乔莎莎积极争取军委机关支持,与军内外10多家科研院所联手研发。经过近5年的艰苦努力,乔莎莎所在团队在全军联合作战相关领域率先建起3个实验室,研发各类专业系统软件10余套,有的还在全军推广使用。

乔莎莎与团队成员在野外实地踏勘研究。栾铖 摄

乔莎莎认为,传统的工作模式无法有效支撑战区体制下联合作战,必须嵌入作战筹划才能更好发挥作用。

乔莎莎带着大家一边与作战筹划要素捆绑研究流程,一边学习外军作战条令,潜心钻研自身在联合作战筹划和实施各阶段的支撑作用,抽丝剥茧梳理出每个环节工作内容,渐渐对运行流程机理有了清晰的认识,开创性提出“一细则五规范”“五步法”等机制方法,有力支撑了联合作战筹划指挥,得到全军本领域普遍认可。

乔莎莎先后取得联合作战重大攻关成果30余项,填补我军联合作战相关领域多项空白,探索形成联合作战战法训法创新成果26项,为战区军事斗争准备提供了科学参考和有力支撑。带领团队参加军委、战区组织的重大演训活动20余次,为联合作战指挥决策提供精准支撑。

立身为旗 研战求精为打赢

“搞联合作战需要科学家精神。”乔莎莎告诉记者,未来联合作战工作以大数据推理、精确计算、模拟仿真为基础,必须有教授般的专业素养和科学精神。

一次演习中,围绕“打什么目标用什么弹药”“敌防空体系拦截概率是多少”“我使用多少枚导弹能够突防成功”等问题,乔莎莎带领团队精算细算、多方验证,设计了相关计算支撑软件。

“真没想到,仗还可以这么打!”几天后,一套以数据和仿真推演结论说话的火力打击方案送到作战会上讨论时,得到大家的充分认可。

一项作战研究课题,平均收集、消化信息资料数10万字;一份火力打击方案,涉及多个军兵种,涵盖多种武器弹药,涉猎计算机编程、运筹学、爆炸力学、测绘学和外军作战理论研究等多个专业学科,以及熵权法、有限元法、层次分析法等多种算法……

乔莎莎与团队开展学术研讨。栾铖 摄

在乔莎莎团队,研战务战蔚成风气,不管是博士、硕士,还是普通战士,都是钻研打仗的一把好手。在乔莎莎的带领下,新毕业的研究生吴尚烨成了独当一面的业务能手;行政管理干部褚达文成功转型为软件开发工程师;中士刘康是远近闻名的“兵专家”;下士沈兴懋积极参加业务培训,成为团队“编外研究员”。

“八一”前夕,乔莎莎所在团队群众性战法创新传来捷报:多项研究成果和目标分析数据进入实战方案,为指挥员研判和决策提供了可靠支撑。这是她注重发挥团队“聚合效应”结出的累累硕果。

乔莎莎常说:“要想走得快,就一个人走;要想走得远,就一群人走。”这几年,乔莎莎以密集的课题任务为“磨刀石”,领着团队在干中学、在学中干,24人成长为本专业领域核心骨干,5人入选战区骨干人才库。

编辑:廉颖婷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