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高擎英雄战旗阔步强军新征程

记第83集团军某旅“红一连”

2021-07-27 09:56:15 来源:法治日报 作者: -标准+

□ 本报记者 廉颖婷

□ 本报通讯员 孙月胜

陆军第83集团军某旅“红一连”,这个从秋收起义的战火硝烟中走来的连队,在“三湾改编”时,由毛泽东同志亲自组织发展6名新党员,建立了全军第一个连队党支部,开创“支部建在连上”的先河,被誉为“军魂发源的地方”。

图为“红一连”指导员郑纪文向官兵讲述“支部建在连上”历史根源。张永进 摄

94年风雨兼程,进入新时代,“红一连”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建连育人,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圆满完成国际维和、抢险救灾、沙场阅兵等重大任务,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5次,被表彰为全军首届“践行强军目标标兵单位”,成为强军兴军征程上的一个时代标杆。

传承革命精神

作为全军第一个连队党支部,“红一连”党支部对支委要求以严著称:基础课目全部优秀才算过关,险难课目训到极限才算过关,指挥技能实战管用才算过关,比武竞赛拿到名次才算过关。

“红一连”现任支委坚持艺不精不带兵、练不强不上岗,人人都考取等级证书、精通连属武器、掌握指挥技能。2020年参加旅群众性练兵比武,连队取得的9个单项第一中,党员占了8个,支委占了5个。

去年10月,王檩瑄以旅新排长集训队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来到“红一连”。听闻自己即将成为荣誉连队一员,他心情激动,想要凭借过硬素质大显身手。然而下连不久,王檩瑄就遭遇“滑铁卢”。

“一连的门不好入,一连的支委更不好当。”党支部副书记、连长胡贯蕾告诉他,来到“红一连”先要过三关——传统关、理论关、军事关,闯不过这三关,就没资格成为连队支委。

王檩瑄顺利通过理论关,但由于没回答上来多个连史问题,以及抽考的11项课目中有5项没有达到优秀,最终没能通过传统关、军事关。

图为指导员郑纪文为连队官兵上党课。张永进 摄

在“红一连”,大部分官兵入党时都会遇到重重考验,仅有35%的人一次性通关。

2017年,上级分配给“红一连”5个党员发展名额,连队按照发展党员程序,组织候选人员进行理论考试、军事考核和民主评议,结果只有4人符合要求。在拟发展对象中,下士李阳虽然模范带头作用强、群众口碑也很好,但在军事考核中未能全部通过。

“按照规定要求,军事不过关不能发展。”支委会上,“一班人”很快形成一致意见:在“红一连”入党不仅不能降低标准,而且还要提出更高要求。最终,党支部按照原则上报4人。

不仅是党员发展,“红一连”党支部在处理入党立功、考学提干、选送学兵等事务上,始终把能力素质作为硬杠杠,不凑数、不迁就,树立了公正、公平的鲜明导向。

“红一连”党支部不仅在敏感事务上公平公正,而且在危难时刻冲锋在前:党员先锋岗支委先站、险难训练课目支委先训、岗位练兵比武支委先考、急难险重任务支委先上、切身利益面前支委先让。

一次,驻地水库山洪暴涨,随时有决堤危险,严重威胁下游10多万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接到上级命令后,“红一连”党支部一班人带领官兵火速奔赴救援现场,32名党员组成突击队始终冲在前面,在最危险的地段跳进水里组成人墙。连续奋战10余小时,官兵们协力排除险情。

弘扬传家宝

“红一连”连史馆珍藏着一件传家宝,是长征途中毛泽东同志与连队官兵吃饭时用过的红菜盘。如今,“红一连”的红菜盘换成了分餐盘,五菜一汤取代了红米饭南瓜汤,但官兵同甘共苦的作风始终没变。每年连庆日,大家都会吃一顿“忆苦思甜饭”:一盘高粱米、一碗南瓜汤、一碟苦野菜。

图为“红一连”指导员郑纪文为战士们讲解连队“红菜盘”的故事。张永进 摄

班长鹿志方发现新兵王雷军事训练敢打敢拼,成绩名列前茅,但性格内向不愿参与活动。鹿志方就逼着王雷登台演说、积极参与各项集体活动。当兵3年,王雷因为训练成绩优异、工作积极认真荣立两次三等功,顺利提干。

2019年7月,连队在高原参加极限体能比武,参赛班组需在200米的浅滩赛道上竞速前进。尽管已进入夏季,但高原上流淌的河水依旧冰凉刺骨,3名参赛队员冲过浅滩赛道时都已全身湿透,高原吹过的冷风让大家瑟瑟发抖。

比赛间隙,战友们围起来为参赛队员遮挡冷风,脱下暖和干燥的衣服换下参赛队员的湿衣服,一旁观赛的其他连队官兵看到这一幕纷纷鼓掌。

“如果要问,‘红一连’什么东西最宝贵、最需要坚守?那就是我们的红色传统。能不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事关军队性质、宗旨和本色,事关部队能打仗、打胜仗。”“红一连”指导员郑纪文说。

制胜未来战场

一阵尖锐的战斗警报中,一场实战化背景下全员全装战斗演练再次打响。铁甲轰鸣,浓烟滚滚。行军途中,“红一连”官兵接连成功处置多个敌情,提前30分钟齐装满员到达预定集结地域。

连队常年坚持“宁可备而不战、不可无备而战”,每天1次国内外重大时事点评雷打不动,每周1次战备演练雷打不动,每月1次形势战备教育雷打不动。

图为“红一连”在对抗演练中进攻战斗。张永进 摄

2017年7月,“红一连”奉命移防至数百公里外的关中大地。人员刚到位,连队党支部当机立断:“安家设营工作需要过程,但战备秩序恢复一刻也不能停。”当天下午,时任连长周光魁便带领干部骨干勘察疏散地域,调研驻地附近民社情,及时查看战备进出口道路、修订细化战备方案,组织官兵进行战备演练。

第46任连长楚科纬与大学生士兵路继承共同研发出一款装步连山地进攻战斗模拟对抗系统;第48任连长周光魁带领大学生士兵王晨探索出连队战备库室管理系统,既能防止战备器材丢失,又能提升日常战备水平;第51任指导员王玉光与班长王雷研制出震动头盔,解决战斗班在夜间行动使用灯光、声音易被对手发现的难题……

连队专门腾出房间建设研战室,设置研战交流区、研战资料库、装备模型展览区、战法展览区四个区域,实现作战指挥、存放战法训法、展示中外武器装备模型、展示连队经典战法等功能。

“红一连”有项制度,每月都要组织1次不少于25公里的战备拉练。去年冬日的一天,连队计划组织战备拉练。“连长,预报明天有大雪,训练还进行吗?”胡贯蕾说:“打仗不会选天气,敌人不会挑时间。”

图为对抗演练中,“红一连”利用烟幕遮障向”敌“阵地发起冲锋。张永进 摄

次日清晨,胡贯蕾接受战斗命令后紧急展开战斗部署,按实战要求组织了14小时的强化训练,将人员体能技能练到极限,不仅锤炼了官兵在严寒条件下的打赢本领,还从中发现了一些短板弱项,形成一套更加完善、更贴近实战的战斗预案。

2020年7月,连队远赴塞北大漠参加军事比武,战酷暑、斗风沙,在选拔考核中,官兵一路过关斩将,打破多个课目纪录。考核结束,旅领导感慨道:“加钢淬火,锋刃如新。制胜未来战场,‘红一连’官兵时刻准备着!”

编辑:廉颖婷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