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军事广角>>军民融合>>
在观众心里播下信仰的种子
发布时间:2021-04-22 12:36 星期四
来源:中国国防报


■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 袁晶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春天的柏坡湖畔,绿意盎然。走进西柏坡纪念馆,总能听到西柏坡民兵宣传队讲解员和游客一同哼唱《支前民谣》的声音。

其实,讲解员和演员的工作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通过情景再现的形式,将自己的所感所悟传递给观众。唱这首歌时,我想象自己是当年的民兵,想着当年的乡亲们怎样去推小推车,怎样在艰苦的环境下送军粮,怎样倾其所有支援前线。因为自己首先被这段历史感动,所以唱给观众时,更容易引发大家共鸣。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今年是我大学毕业加入讲解员队伍的第15个年头。一路走来,几多感慨。刚接触讲解时,讲解词有50多页,两万多字,全部要熟记于心。培训的那段日子,每天早上6点起床开始背诵,晚上11点才休息,有时候说梦话都是讲解词。1个月后,我终于能够按流程熟练地解说了。

面对观众自如讲解,只是第一步。西柏坡作为红色圣地,发生了大家耳熟能详的重大历史事件,其背后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生动感人故事。更加鲜活地讲述红色历史,将老一辈革命家带领人民团结奋斗的故事讲好,将西柏坡精神传递给更多人,是每一个讲解员的使命。

我们从基本功开始练起,学习打快板、唱歌谣。最初练小板,熟练了再打大板,紧接着大小板结合,而且要打出花板来。食指磨出血泡,缠上创可贴继续打;嗓子唱哑了,含上“金嗓子”哼着调继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每个讲解员都能单独表演节目。

今年,我们正在以革命先辈在西柏坡创下的辉煌业绩为内容,采用讲、唱、舞、小品等艺术形式,自编、自导、自演系列文艺节目,走进剧场、社区、乡村、学校、部队,用丰富多彩的形式传播西柏坡精神,将红色种子撒在燕赵大地上。

责任编辑:廉颖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