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军事广角>>理论观点>>
由“半条棉被”话心系群众
发布时间:2021-04-22 11:58 星期四
来源:解放军报


■倪新明 周燕虎


●谁能发自肺腑地把群众视为亲人,始终与群众心心相连、心心相通、心心相印,真心实意地关心群众、帮助群众、服务群众,谁就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谁就能无往而不胜


1934年11月6日,有三位女红军经过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她们把自己仅有的一条被子剪成两半,留下一半送给老人。还告诉她,她们是红军、是共产党,等革命胜利的时候,一定送一条被子给她。徐解秀老人感慨地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半条棉被”的故事之所以流传甚广、感人至深,成为百年党史中的一朵精彩浪花,是因为半条棉被见证着中国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赤子之心,闪烁着中国共产党人心系群众的炽热情怀,映照着中国共产党人服务人民的奋斗足迹。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回望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之所以能够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从而凝聚起千里奔涌、万壑归流的洪荒伟力,一路劈波斩浪、披荆斩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对此,刘伯承同志有一句名言:“老百姓不是命里注定要跟我们走的,为什么不跟别人走呢?”历史证明,谁能发自肺腑地把群众视为亲人,始终与群众心心相连、心心相通、心心相印,真心实意地关心群众、帮助群众、服务群众,谁就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谁就能无往而不胜。

心系群众并不是晦涩难懂的道理,更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要用实际行动和不懈奋斗来践行的誓言,用真心真情来打动人心、感动群众。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1933年4月,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和中央军委迁到江西瑞金城外的沙洲坝。看到当地群众用着浑浊肮脏的水,毛泽东整夜思考如何解决群众饮水难题。第二天,他就组织红军干部把乌鸦岭下的泉水引了出来,解了群众的燃眉之急。后来,又找乡村干部商量在村附近寻找打井位置,还带着乡村干部下到井底,亲手在井底铺上木炭和沙子。一位老婆婆感动地对毛泽东说:“你真替我们把什么心都操到了。”实践表明,只要心中有群众,常思群众疾苦,真心帮助群众解决难题,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群众就会视我们为亲人,紧紧凝聚在我们党的周围,使我们的事业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到“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雷锋;从“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到“我入党是为了群众的利益,不是为了个人利益”的黄大发;从“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的张定宇,到坚持“回去建设家乡,把希望带给更多父老乡亲”的黄文秀……“百年犹得济苍生”,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中国共产党人朝朝暮暮心系于民、时时事事行动为民,坚定不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用始终不渝的信念、持之以恒的奋斗,换来了亿万人民满满的获得感、稳稳的幸福感、牢牢的安全感,我们党才能拥有最为深厚的执政底气和最为坚实的执政根基,从容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走过千山万水,回望来时的路,我们能够深刻体悟到,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心系群众既是不容懈怠、不容忘却的重大责任,更是赢得群众、赢得未来的重要法宝。继续跋山涉水,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我们必须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广大党员干部应当保持强烈的宗旨意识,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初心,坚持心系群众、一心为民,坚持人民至上、无私忘我,始终如一地对群众饱含深情、倾注真情,迈开双腿深入群众,多问需求少提要求,多办实事少放空炮,全力以赴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困难事,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温暖人心、取信于民。

责任编辑:廉颖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