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军事广角>>军民融合>>
由体育课“上新”说开去
发布时间:2021-04-16 12:38 星期五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余远来


近日,有一组新闻引发关注:西安一所学校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红拳引入体育课,成都迎宾路小学体育老师教授学生祖传的五行刀法,湖南永州一所小学将军事战术融入体育课……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体育并不是简单的“运动”,其本质是人格的教育,可以养德、益智、勤劳、尚美。正因如此,体育课“上新”受到热捧。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强调文武兼修。“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是古代文人终身秉持的信念与追求。春秋战国时期,读书人必须学习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其中射御就是军事技能。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爱好体育,无论是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还是在政务繁忙的和平时期,他们都非常注重体育锻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高度重视体育强国建设,推动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但受长期“重文化课轻体育课”思维的影响,我国体育课程设置单一,许多青少年对体育运动兴趣淡漠、没有养成健身锻炼的习惯,近视率、肥胖率居高不下。部分地区的征兵体检合格率也逐年递减。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强健意志体魄,增强国防意识,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着眼未来,我们必须从强健娃娃的体魄抓起,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尚武精神,在点滴积累中练体能、强意志,不断提高青少年的体育技能,弘扬英雄之气,强化国防意识。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武术文化,本身就内涵“侠之大者、为国为家”的英雄气魄和“强身健体、精忠报国”的忠义精神,将其引入校园里的体育课,不仅能够锻炼增强孩子们的体质,还可以培养他们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以身许国的担当精神。

体育课“上新”,将中国传统武术与军事技能引入课堂,这不应该仅仅是学校的特色项目,更应该成为开展国防教育的创新设计,使之蔚然成风、相沿成习,让新时代的青少年更加勇武精壮、更加坚韧抗挫,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责任编辑:廉颖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