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大漠深处的脱贫攻坚战

记西部战区空军某指挥所20年扶贫工作

2021-03-04 10:28:52 来源:法治日报 作者: -标准+


□ 本报记者  廉颖婷

□ 本报通讯员   苏延强


如今的阿布地黑力力·阿不都热依木一家,有宽敞的新房子、漂亮的庭院,“庭院经济”还带来了新的收入。大儿子阿地力江在外务工,小儿子阿布力艾海提刚拿到中职学历,一家人生活安定、富足。

20年前,家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市喀提其村的阿布地黑力力正值中年,守着破旧的土坯房和两亩沙土质的薄田,艰难担起一家4口的生计。

大漠深处土地贫瘠、交通闭塞、产业薄弱,20年来,西部战区空军某指挥所官兵和少数民族群众一起,将这里建成幸福村。军民携手走过的脱贫之路,堪称一次扶贫长征。

近年来,在指挥所官兵帮扶下,喀提其村、斯亚村成为和田市率先脱贫摘帽的样板村,年人均收入分别超过13000元和11000元,早已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打破贫困怪圈


“人住土坯房,走路尘土扬,喝着涝坝水,四季缺口粮。”2001年,指挥所重组之初即参与扶贫事业,看到当地老百姓生活艰苦,人均年收入仅有300多元,官兵们心里不是滋味。

一开始,部队经常给喀提其村送钱送物,帮助他们生产劳动,却不见明显起色。村民们对于脱贫既没信心又没方向,甚至把部队送来用于养殖的良种牛羊直接杀掉端上餐桌,扶贫工作陷入“年年扶贫年年贫”的怪圈。

官兵们调研发现,喀提其村党支部力量弱、威信低,支部议事不规范,连日常工作都阻力重重,更谈不上带领全村脱贫致富。

指挥所领导黄雪松告诉记者,从那时起,部队开始在喀提其村探索党建扶贫新路子,形成“党建带共建、共建促脱贫”的思路,组织军地党支部建立挂钩帮带关系,帮助村党支部建好活动场所,完善规范村委会、村民议事制度,并制定发展规划等,在实践中总结了军地党组织互学、互帮、互促的“三互”优秀经验,并不断丰富和推广。经过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一整套多样化、常态化党建扶贫举措。


图为官兵到老乡自家的庭院里帮助劳动。李南辛 摄


  最近,斯亚村党支部书记热夏提·买吐孙在官兵帮助下,组织党员在村主干道建设文化长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几年,指挥所政治工作部党委直接与斯亚村党支部结成对子,采取书记与书记、委员与委员一对一帮扶形式。

2019年年初,斯亚村建档立卡的194个贫困户全部脱贫。村党支部又进一步分析评估,确定存在返贫风险的22个家庭,为他们量身定制帮扶方案。

今年,指挥所协同当地镇政府购买620只“多胎羊”委托养殖场集中养殖,每年按比例为这22个“返贫监测户”分红,确保他们收入更加稳定。

“村党支部书记和党员致富能手为咱办实事,肯定拥护。”如今,党员干部成为脱贫致富带头人,斯亚村党支部两年来新增党员16名,发展入党积极分子23名,2018年还被和田市委评为民族团结先进村。


斩尽多年穷根


受自然环境影响,喀提其村、斯亚村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加之干旱缺水、土地盐碱化严重,早些年,很多农户的收成甚至不能满足自给需求。

为破解这一难题,指挥所官兵帮助村民修建灌溉水渠,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邀请地方农业技术部门多次来指导种植和土壤改良技术。一段时间后,庄稼长势好了,村里还大面积种起核桃树、枣树等经济作物。

“在长期扶贫实践中,军民共同探索出一整套科学有效的思路和举措。”20年来,指挥所领导亚力坤几乎全程参与了扶贫工作。他们统筹推进党建帮扶、产业帮扶、教育帮扶、医疗帮扶、文化帮扶等工作,斩断一条条穷根,全面夯实贫困村脱贫致富的基础。

2016年,喜讯传来,西部战区空军机关确定喀提其村为定点帮扶对象,投入2000余万元援建11个脱贫项目,由指挥所牵头成立定点扶贫工作队,辐射带动周边多个贫困村加速发展。随后两三年里,数十个蔬菜大棚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扶贫车间、养殖合作社陆续建成,防渗水渠四通八达,教学条件现代化的蓝天小学拔地而起。


图为蔬菜大棚作物长势喜人。李南辛 摄


蔬菜大棚让原本靠天吃饭的几十户贫困户有了保障,每户年增收5000元以上;扶贫车间为贫困户创造了40个就业岗位,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让村里人羡慕,随着生产规模扩大,近期计划再招聘人员;部队为贫困户购买的牛、羊、驴以入股的形式寄养在合作社,并在年底分红,让贫困户有了稳定的收入。

“卫生医疗问题曾是村里的老大难问题,不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夏颖是指挥所医院医生,每年随医疗小分队进村巡诊多次,对每家每户的健康状况和全村医疗卫生情况都了如指掌。据他介绍,部队长期投资完善村卫生室、赠送药品和医疗设备,经常培训医护人员、普及卫生知识,实现了“小病村内治好,大病及时送诊”。

20年来,指挥所官兵全力帮助当地老百姓摆脱贫困,与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结下深情厚谊,先后有亚力坤、木沙江两名同志因参与脱贫攻坚成绩突出,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绘制更美蓝图


去年初夏,走在喀提其村、斯亚村平坦的柏油路上,看到微风在麦田上掀起层层麦浪,清水在四通八达的灌溉渠里奔流,大棚里各类作物长势喜人,目力所及一片生机,很难相信这里是茫茫大漠。

指挥所领导张学飞表示,脱贫不是终点,而是带领老百姓奔向新生活的起点,更何况当地底子薄、基础弱的客观条件还没完全改善。

近两年,部队定点帮扶持续发力,帮助百姓巩固脱贫成果,建设更美家园。

走进村民穆塔里甫家,微风吹着架上的南瓜藤沙沙作响,后院不时传来几声鸡鸣,整齐的屋子、翠绿的菜畦令人赏心悦目。

据指挥所干事卡米力江介绍,过去村民的院子通常用来堆积杂物,养的家禽在屋里乱跑,经济效益和卫生状况都很差。后来,部队以“一户一策”的方式帮助村民发展“庭院经济”,把庭院划分为种植区、养殖区、生活区,还对厕所进行了改造。

2019年,库尔班尼亚孜大叔的儿子考上大学,一家人却为各项费用犯起愁来。没想到,他们很快就收到部队的5000元助学金。


图为孩子们的笑脸。李南辛 摄


这些年,指挥所免费招收贫困家庭儿童到部队幼儿园学习,持续开展“牵手圆梦”、捐资助学活动,让越来越多的孩子有机会通过学业改变命运,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同时,他们还向驻地小学赠送教学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为数百名贫困学生购置学习用品、羽绒服,选派多名官兵担任校外辅导员,千方百计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

这两年,村里还建起了活动室、图书室、军民团结广场,村民们受邀来到部队参加趣味运动会、篮球赛、游园会,军民共度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

蓝天夜校教室的黑板上,写着两个汉字——希望,这是村民热孜瓦古丽练了好久才学会的。她说:“我最喜欢这个新学的词,因为我们现在的生活到处都是希望。”

编辑:廉颖婷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