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军事广角>>军民融合>>
创新党史教育形式 传承红色基因薪火
烽火岁月激励小小少年
发布时间:2021-03-01 10:55 星期一
来源:中国国防报


■郭敬丹 陈席元


创新党史教育,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是当下的重要课题。创新党史教育形式,不断激活青春动能,正让党史教育热潮在青少年群体中澎湃涌流。


网上党课讲活红色故事


“这本书,我们一读再读。每次读,都会感叹它的品格和力量。”像唠家常一样,一节党课开始了。“旷世宣言惊风雨”的主题之下,讲的就是那本“区区一万多字却一经问世就震动整个欧洲的小册子”——《共产党宣言》。

这是“给90后讲讲马克思”音频党课中的一节。2018年4月以来,共19集、每集约一刻钟的“给90后讲讲马克思”上线喜马拉雅、蜻蜓FM等平台,在上海乃至全国年轻听众中间引发“追剧”效果。

系列党课还原伟人平凡的一面,并在有限的时间内立足现实阐释经典理论,通过音频的形式充实年轻人的“碎片时间”,让思想理论教育进入日常生活。

这一网红党课的幕后创作者,来自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市党建服务中心等单位。“对年轻人来说,马克思可能是一位‘熟悉的陌生人’。”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曾峻说,创新党课形式,让年轻人理解伟人的思想根植于时代和实践,让年轻人理解宣言不是“板起脸讲道理的论文”,而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的理论著作、文学著作。


文创产品挖掘红色IP


“望志路106号”冰箱贴、“树德里”笔记本、放有“密函”的文创套盒……这些由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文创团队研发的“又红又潮”的产品,让红色历史有了新的传播载体。

“年轻的朋友来到纪念馆参观,我们既关注他们能看到什么,也思考他们能从一大会址带走什么。”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宋依璇说,纪念馆以12万件馆藏文物为基础,精心提取红色元素,通过文创产品还原背后故事,启发新一代奋斗者思索、理解党的初心使命。

一段段党史故事自带红色IP属性,以此为基础的红色文创让红色教育走出场馆,传播更远。2020年,中共四大纪念馆发布了以馆内“工农联盟”主题雕塑为原型的“Q版”人物设计盲盒。“传播红色文化也能跨界。”中共四大纪念馆馆长童科说。


线下研学拓宽红色阵地


自2019年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就策划推出“话说一大:听00后讲建党故事”中小学生研学活动,让“小小少年”用稚嫩童音讲述他们学习到的建党小故事。活动中,苏浙沪三地的00后学生实地走访红色地标、学习调研、收集资料、撰写文章,在研学中与红色历史“隔空对话”。

“这样的研学活动,让孩子们在党史面前不再只是听众,他们自己也可以成为讲述者。”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徐明表示,研学活动鼓励孩子们融入自己的思考和爱国情感,成为青少年的政治启蒙,有利于传承红色血脉、红色基因。

2019年7月,坐落于南京市玄武区长江路上的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建起了“小红梅”青年学习社。该学习社不断拓宽党史教育路径,突出思想性和针对性,从青年语言、青年体验、青年获得感三方面入手,帮助青年群体明辨是非、澄清谬误。

在曾峻看来,过去党史教育有时得不到年轻人青睐,主要是没有立足他们所处的现实环境去阐释党史,容易“就当时讲当时”。

“话说得太满,反而不真实。平凡人做出伟大的事,更显得伟大。”曾峻说,年轻人思想活跃,有好奇心,生硬灌输往往适得其反,让党史教育形式多样、春风化雨,在当代和历史之间搭起桥梁,青少年的接受程度才会高。

责任编辑:廉颖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