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武警楚雄支队“魔鬼周”极限训练出现的一幕引人深思

“能这样搬运伤员吗?”

2021-02-05 10:38:30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 -标准+


■张柔刚 范宁


寒冬时节,滇中腹地冷雨霏霏。武警楚雄支队开展“魔鬼周”极限训练,机动中队特战三班正在进行战伤救护演练。

导调组给出的情况是:三班队员刘恒大腿中弹,血流不止,伴有骨折,请三班立即对伤员受伤部位进行处理,并将伤员转移到指定安全地域。

完成对“伤员”的止血包扎固定后,班长许荣凯带着队员抬着担架,在泥泞不堪的林间小道上进行最后冲刺。

“再咬咬牙,一班快被甩开了。”看着后面紧追不舍的特战一班,扮演“伤员”的刘恒恨不得立刻翻身下地和队友们一起冲向终点。

路面起伏湿滑,战士庞朝威抬久了担架,手臂有些酸软,速度渐渐慢了下来。想了想,他把刘恒的大腿抬到了肩上,这样一来不仅手上更稳当了,脚下的速度也加快了。

这一幕恰好被跟队监督的导调员杨川南看到了,他在心里嘀咕:“‘伤员’的腿已经固定好了,为什么还把它抬到肩上呢?这样做会造成二次伤害啊。”

“能这样搬运伤员吗?”杨川南想上去提醒,但忍住了,因为“魔鬼周”训练的评估标准对此行为没有禁止,只规定要在出发地检查止血、包扎和固定是否做到位,并明确按照完成用时计算成绩。

战伤救护演练结束,特战三班如愿夺得第一。

在吃午饭时,杨川南说起这件事,引起了负责此次“魔鬼周”训练的支队参谋长徐永建的注意。他发出疑问:“这样做肯定是不符合实战要求的,队员们难道意识不到吗?”

“大家未必不知道这样做不符合实战要求。”特战排排长陆卫杰接过话头,“标准制订得不够详细,大家为了追求荣誉,会认为‘法无禁止皆可为’。类似的问题之前也常有发生。”

一次战伤救护课目考核,机动中队下士孙国辉面对的情况是:伤员腹部中弹,血流不止,立即进行止血包扎。

孙国辉在用止血棉完成按压止血后,用绷带一圈圈包扎“伤员”腹部。这时,扮演“伤员”的上等兵杨旭升自然地抬起双手给予配合。很快,孙国辉完成了考核,用时比其他人快了好几秒。

在一旁同样充当“伤员”的中士李明目睹了全程。他调侃杨旭升说:“你是腹部中弹,这种情况下早就疼得快休克了,哪还有力气抬手?”

李明的话让杨旭升尴尬不已,可他转念又想:“考核标准没规定我不能配合啊。管他呢,我又不是真的中弹了。”

这也难怪,战伤救护演练评估标准是参考日常训练标准制订的,而日常训练注重考察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过程和方法是否掌握,对具体情况如何处置并没有作出详细规定。

“仗怎么打,我们就应该怎么考。实战演练的成效,要靠清晰明确的评估标准来检验。”徐永建说,要从这次暴露的问题中吸取教训,着眼细化演练评估标准,实现考核与实战的对接。

据悉,结束此次极限训练后,该支队组织不同课目专业教员集中研讨,还邀请卫生队军医等专业人士“客串”指导,对“魔鬼周”训练中的20余项演练课目的评估标准进行修改完善,让演练更加贴近实战。

编辑:廉颖婷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