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投身青藏高原脱贫攻坚战

2020-07-23 10:55:54 来源:法制日报
分享:
-标准+

□ 本报记者 廉颖婷

□ 本报通讯员 王双战 肖 扬

盛夏的青藏高原天高云淡,牛羊成群。

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驱车一路南下,40分钟就到普夏村。这里海拔4000米,常住61户,总人口536人。

图为部队官兵向村民赠送药品。肖扬 摄

自2017年10月77671部队与普夏村对口帮扶以来,他们一手抓农业与产业、一手抓教育与医疗,携手让大伙儿过上了好日子。

拉珍老人患有高血压需长期服药、学生扎西因家庭困难差点辍学,77671部队藏族副政治教导员索朗贡布掏出一个泛黄的小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困难家庭的相关情况。

作为扶贫领导小组成员,索朗贡布曾20多次登门与村民交朋友、一起研究脱贫攻略,为每家建立扶贫档案,被藏族同胞亲切地称为好兄弟。

普夏村隶属西藏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的日喀则市,气候环境恶劣,医疗条件落后,村民普遍缺乏谋生手段,人均收入不足5000元。

领受任务后,77671部队扶贫领导小组及时会同村干部、村民代表进行分析评估,制定《军地脱贫攻坚三年规划》,明确阶段目标和具体步骤,对特困家庭实施“部队常委1对1挂钩帮扶”机制。

“感恩共产党,感谢解放军!”近日,村民尼玛紧握索朗贡布的手连声道谢。1年前,尼玛家中一贫如洗,唯一收入是3亩青稞。索朗贡布主动与他结对子,多方协调帮他争取到5亩土地,并自掏腰包为尼玛购买家具。如今,尼玛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还成为村里的致富达人。

图为部队官兵援助普夏村养殖场施工材料。肖扬 摄

近年来,普夏村在扩大青稞种植规模的同时,还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发展新模式。

“太高兴啦!我们有了自己的产业。”年初,两辆满载水泥、钢材、竹夹板的军用卡车驶进村子,村民喜出望外,期盼已久的养鸡场即将动工。

“既要稳住农业,也要发展产业。”去年,军地扶贫领导小组在这个问题上不谋而合。他们赴日喀则考察市场、请教专家,决定发展藏鸡养殖业。

年底养300只,明年扩到1000只,盈利可达1.5万元。“生活有了盼头,我们浑身都是劲儿。”村干部达瓦次仁高兴地说。

“小病拖大,大病拖垮。”3年前,村医生增已普尽这样形容本村的医疗水平。如今,军地建立了医药互通、人才共用机制,部队每月进村义诊,遇到棘手问题与上级医院视频会诊,确保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保障。其间,77671部队累计开展义诊活动26次。

“绝不让一个孩子辍学。”这是部队官兵的郑重承诺。每逢开学季,索朗贡布都逐户走访全村61名小学生,谁家什么状况摸得门儿清。

小学生扎西量尽固家中贫困,一度想辍学种田。索朗贡布与战友们及时送上助学金,解决了这个家庭的燃眉之急。像扎西量尽固这样的特困生还有4个,部队都施以援手,帮助他们重返校园。

“阿妈,我给你测量血压”“阿哥,你先试试这个药”。近日,77671部队义诊活动如期开展,闻讯而来的村民早早排起了长队。

义诊每月一次,每次持续一天。卫生员应晓晶和彭红瑞天不亮就起床准备,天黑才返营,饿了就啃几口干粮。他们却毫无怨言:“能为藏族同胞办点实事,再苦再累都值得。”

在索朗贡布小本的扉页上,记着两个电话号码,一个是达瓦次仁,一个是生增已普尽。不管工作多忙,索朗贡布总会抽时间给他们打打电话。

索朗贡布的手机24小时开机,他说:“确保群众能随时找到你,这本身就是一种信任。”

“多亏你们,不然我都不知道怎么办。”去年9月,村民扎西望着丰收在望的青稞直发愁。

原来,他旧病复发腰疼得直不起来。百般无奈,他拨打了索朗贡布的电话,没想到很快赶来12名官兵。大家自带水和干粮,头顶烈日连续奋战9小时,10多亩青稞全部收割完毕。看到官兵手上磨出血泡,扎西一家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是部队官兵最大的心愿。索朗贡布购买养殖书籍译成藏文,打算赠送给村民;隔三岔五打电话叮嘱患病的珍拉老人定期复查。去年藏历新年,部队官兵筹集两万多元为孩子们购买新衣,让他们欢欢喜喜过大年。

“我们不光要脱贫,还要家家户户住新房、买汽车。”近日,索朗贡布随队参加义诊,村里的男女老少簇拥在他身边开怀畅聊。


编辑:廉颖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