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家是母亲的国,国是母亲的家

2020-05-11 11:24:14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 -标准+

■魏联军

5月10日是母亲节。

母亲是生命的缔造者、守护者、引导者。在中国母亲中,有一种母亲叫军人的母亲,有一种母亲叫“披铠甲的妈妈”,她们撑起中国力量的半边天。

让我们以军人的名义,致敬这些母亲!

特别的母爱是军队温暖的“大后方”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一个不懂自己出生前的历史的人,永远是个孩子。”

透过五月的花海溯流而上,可以触碰到中国母亲的历史血泪。

1925年3月的春夜,美国纽约艺术学院公寓,一位年轻人秉烛疾书,泪流满面,字字泣血的诗句跃然纸上:“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他叫闻一多,写的组诗叫《七子之歌》。这位以笔作枪的现代爱国诗人,把被列强割让、租借的香港、澳门、台湾等地,比作被夺走的7个孩子,为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而悲愤不已,热泪肆流。

古罗马诗人贺拉斯感喟:“所有的母亲都憎恨战争”。

然而,为了家国忠义,无数母亲把亲骨肉送到队伍里。参加长征的女红军达2000多人,时任红军师政委的李中权一家9口踏上长征路,其中就有53岁的母亲。爬雪山前,他见到小脚行军的母亲一步一个雪坑,三步一个趔趄,李中权带着部队含泪从母亲身边走过,却无法援之以手。孰料,行军路上竟是母子的永诀,这位母亲最终长眠雪山之上。

在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的艰难抗战岁月,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万众一心筑起血肉长城。

习主席曾多次提到邓玉芬老妈妈一家满门忠烈的壮举。1940年4月,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十团进入北京密云西部山区开辟抗日根据地,邓玉芬和丈夫商量:“抗日咱全家都得上,别人家出钱,咱把儿子都叫回来打鬼子吧。”丈夫二话没说,揣块糠饼子连夜出去找儿子,随后带着5个孩子走上抗日前线,最后父子6人全部战死沙场。

1984年1月,西南边境战事正紧。云南省砚山县者腊乡19岁的王建川在一次战斗中光荣牺牲。

“当巡逻的脚步送走除夕,妈妈送你这本日记……战士的决心早已融进枪膛里,为了中国不惜血染战旗!”烈士母亲2010年去世前,这本带血的日记和泣血的诗句,是老妈妈夜夜念儿的泪珠、日日思亲的白发。老人家生前多次说:“以后要是有机会,还希望把老王家的年轻人送去保家卫国。”

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女航天员刘洋凯旋后,一位媒体记者问及航天风险:“你当时有没有做万一回不来的思想准备?”刘洋脱口而出:“若一去不返?便一去不返!”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刘洋在太空13天里,妈妈几乎不眠不休,体重暴瘦10斤。

军人的妈妈心中藏有浩瀚汪洋。她们是倚在门口盼儿平安的牵挂,是手中舍不得挂掉的电话,是“想死你们了也不说出口”的那句话。这种特别的母爱,是人民军队温暖的“大后方”,给官兵练兵备战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有一种母亲叫“披铠甲的妈妈”

英雄不问出处,胜战何论性别。

在咆哮苍穹的导弹阵地、劈波斩浪的海上舰艇、长空呼啸的猎猎战鹰、惊心动魄的特战分队……鲜红夺目的“八一”军旗下,中国雄师劲旅里,汇聚着无数女军人的飒爽英姿,承担着“她责任”、贡献着“她力量”、展现着“她风采”。

曾几何时,女飞行员、女航天员、女师长、女舰长的出现,是吸人眼球的大新闻,如今已成为寻常事。中国抗疫战场上,有很多女军人、女文职人员日夜奋战在抗疫最前沿。

3月7日,中宣部、全国妇联、国家卫健委和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发布“一线医务人员抗疫巾帼英雄谱”。20位巾帼英雄中,就有5位军队支援湖北女医务人员。

脱我旧时裳,著我战时袍。电影《花木兰》里,有句振奋人心的台词:“穿上将军的战甲,你就不再是你自己!”在这场没有硝烟却惊心动魄的抗疫战斗中,女医生占抗疫医生总数的50%,女护士占抗疫医护人员总数的90%,做母亲者为数众多。她们原是父母眼中乖巧可爱的女儿、丈夫眼中温柔贤惠的妻子、孩子眼中和蔼可亲的母亲。一声令下,转身成为无畏的战士。

哲人说:“苦难石下,蔓生的都是伟大。”

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火神山医院护士吴亚玲,得知母亲在云南昆明病故的那一刻,泪如雨下。病房里的她,没法送母亲最后一程,只能面向家的方向,含泪三鞠躬。

日前,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陈薇领衔的科研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取得重大进展,成为全球唯一进入二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此次战“疫”中,陈薇成为全民“女神”。而生活中的她,爱穿旗袍、喜欢兰花,是一个诗意婉约的江南女子。但工作中的她,却是与病毒战斗的女战士。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可以预见,在新时代强军兴军的伟大征途中,必将有更多的铿锵玫瑰璀璨绽放!

用我们的臂膀呵护好“中国母亲”

谁不热爱自己的祖国母亲,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就是个“没娘的孩子”。

主旋律歌曲《国家》中唱道:“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

赤子心中,母亲和祖国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庆祝新中国成立69周年华诞时,中国军网开展的“我给祖国母亲写封家书”活动刷屏,有些金句广为流传——

守边防的官兵誓言铮铮:“边界即是底线,我站的地方就是中国。”深山中练兵备战的官兵豪情盈胸:“山有名、我无名,以无名铸威名。”守卫祖国蓝天的战斗机飞行员壮志凌云:“天空没有留下飞鸟的痕迹,但是我已飞过。”驰骋万里海疆的战舰舵手豪情满怀:“驾战舰,闯大洋,我为祖国守海疆。”即将毕业的军校女学员宏愿纵横:“从院校走向战场,谁还不能巾帼四方。”

网上有句流行语令人动容:“我们生下来时国家是这样,是我们的无奈;我们的孩子生下来时国家还是这样,就是我们的无能。”抗疫期间,一篇题为《突然觉得祖国真不容易,看完哭了!》的网文广受推崇,众多跟帖的评论中,抒发出同一个声音:“此生不悔入华夏!”

忠孝难两全,是无数军人一生的遗憾。“9·3”胜利日大阅兵前,中部战区某集团军战士李光喜入选“刘老庄连”英模方队。两个月前,远在河南省卫辉市狮豹头乡东沟村的母亲郭玉凤肺癌恶化,她不让丈夫告诉儿子自己的病情:“阅兵更重要,孩子能在天安门前踢正步走一趟,是咱家天大的光荣!”

郭玉凤在医院想儿时,丈夫李宝金用这种方式给她鼓劲儿:把儿子各种奖章整齐地码放到荣誉证书上——证书是战车,奖章是士兵,俨然一个“阅兵方队”。

阅兵结束后,李光喜被表彰为“受阅尖兵”,获得“新时期刘老庄连82勇士”称号。

从阅兵场回家探亲时,李光喜在娘的坟头长跪不起。归队时他一步三回头,左一脚是难以膝前尽孝的深深愧疚,右一脚是义无反顾为国尽忠的家国赤诚。

安知祖国金汤固,常忆英雄铁甲寒。

每一名中国士兵离开家门、走向战位的身影,每一名军人母亲长相别离、深明大义的企盼,共同叠加中国军队的浩荡与伟岸,照亮神州大地更加辉煌的明天!

为什么我们把祖国比作母亲?那是因为,家是母亲的国,国是母亲的家啊!


编辑:廉颖婷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