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军事广角>>军营风采>>
新时代的民兵队伍应是什么样
浙江省军区建强现代化民兵力量体系新闻调查
发布时间:2019-12-25 10:03 星期三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何先锋 时 庆 本报记者 宋芳龙


编者按 新时代,民兵工作如何聚焦支援保障打赢这个目标,在科技前沿阵地、新兴产业领域等,如何加快培植一批“高精尖”的专业化新质民兵力量,实现转型重塑和建设质量的水涨船高,是当前省军区系统面临的新课题。

近日,记者穿行之江大地,近距离捕捉新时代民兵转型重塑的新气象,了解浙江军地回答这一时代命题时的实践与思考。

如何发挥产业、资源、科技优势,提高民兵遂行支援保障打赢的能力?

精准对接,向高科技产业要战斗力

新质民兵力量到底应该编什么?怎么编?“编组新质民兵力量不是为了凑数字、交任务。”今年7月,在浙江省民兵调整改革检查考评验收中,省军区动员局局长武春辉的话拉直了大家心中的问号,新质民兵力量建设归根结底要以部队需求为准绳,衡量的标准是能否提高服务保障打赢战争能力。

年初,杭州市萧山区人武部领导根据潜力统计结果,计划在区内一家技术水平属同行业全省领先、人力资源优势突出的某生物医药科技公司编组新质民兵队伍。令人武部没想到的是,方案报到上级,却被亮起“红灯”,回复只有简短7个字:“与实战贴得不紧”。

面对回复,该人武部重新审查编组方案,在复核潜力统计基础上,从高新技术企业中优中选优,重点编组了技术领先、装备先进、实战管用的3支新质民兵力量队伍。

同时,杭州警备区走访辖区部队,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根据部队需求先后组建网络防护、水上搜救、光纤抢修等20多支新质民兵队伍,成为遂行保障打赢任务的中坚力量。此外,他们还在高新科技园区的48家新型经济组织组建电子通信、装备维修等多支科技含量较高的民兵专业分队,为民兵队伍中注入新鲜血液。

“进入新时代,军队作战指挥方式、武器装备、官兵素质都在发生变化。”杭州警备区动员处处长张军告诉记者,传统的编兵模式,显然已经不适用于新质民兵力量,民兵建设只有与军队建设同步发展,才能提高支援保障打赢的能力。针对这一实际,杭州警备区紧贴新兴产业发展拓展编组领域,联合高等院校力量培养专业人才,在企业规模较大、党组织健全、科技含量高、人员相对稳定、经济效益好的民营企业优先组建民兵组织,充分挖掘当地高新企业资源,保证新质民兵队伍的质量。

如何发挥地方应急救援力量优势,提升民兵遂行应急救援水平?

事半功倍,让专业的人干好专业的事

“组织民兵和民间救援队联合救援,是军地救援理念的升级。”省军区动员局参谋陈讯敏告诉记者,目前浙江省已有“公羊”“蓝天”“西贝虎”等200余支民间公益性救援队伍。这些民间救援队装备精良、技术精湛,不仅常与民兵携手在当地抢险救灾,有的还走出国门参与国际救援。民间救援队伍中的能人群体,既是应急救援的重要力量,也是战时动员的重要对象。

省军区党委领导一致认为:吸纳地方专业人力资源,有助于激活新质民兵力量建设的“一池春水”。

“民兵+民间”模式在浙江应运而生。浙江省军区整合70余支组织严密、纪律性好的民间应急救援力量,纳入新质民兵力量建设体系,实施统一的“编、训、用、管、保”,并补充完善预征预储装备器材种类。同时,明确省军区、军分区、人武部三级军事机关的“应急应战指挥部”职能,按照“政府根据险情提需求、军地集体研究定决心、有序组织各类力量联合行动”的指挥运行方式,由地方主要领导和军事机关领导联合组织指挥抢险救灾,并多次在应急救援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7年7月,三门县5名村民被突发山洪围困深山,县消防大队因缺少渡河装备,请求桑洲镇民兵应急分队救援。该镇民兵应急排队员迅速出动,借助橡皮艇、滑降绳索等特殊装备,成功解救被困村民。

去年6月,宁海县浙东大峡谷突发暴雨,33名游客被困景区。县人武部接到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电话后,紧急出动100名民兵应急队员,携带先进设备,连续奋战12小时,被困游客全部成功获救。

两件小事折射出的是,新质民兵力量在应急救援领域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

面对全新的队伍,如何构设训练内容、展开专业训练、检验训练成效?

借水行舟,新质战斗力转化实现水涨船高

稳步推进民兵调整优化工作,实现民兵力量在“瘦身”中“强身”的深刻嬗变,让省军区不少“老动员”“老武装”有了深刻感受。温州军分区动员处处长颜伟珍深有感触,干了十几年武装工作,以往每年春节前,他只需花二、三天时间,就能作出周密详实的年度民兵训练计划。但是今年,他忙了整整一周,却仍未见年度民兵训练计划的“雏形”。

为何?因为民兵队伍中增加了信息指挥、网络防护、工程维护等新质民兵力量,这些全新队伍的训练内容如何构设、训练组织如何展开、训练成效如何检验没有现成“模板”,他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新质民兵队伍训练要善于借水行舟,发挥企业自身专业技术人才多、装备科技含量高、便于组织训练的优势,开展岗位自训和科研攻关,实现战斗力建设水涨船高。”省军区党委“一班人”的共识,很快转化为实际行动。

12月5日下午,记者来到嘉善县“归谷”物联网产业园,恰逢某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组织民兵无人机侦察救援排进行专业训练。

只见数十名身着迷彩服的民兵,通过熟练操纵无人机进行高精度空中侦察,实时传回动态画面。“无人机侦察分队拥有‘千里眼’,有了他们助阵,指挥组的决策更加高效,我们执行任务的底气更足了。”嘉善县人武部政委陈利祥说。

记者了解到,自去年以来,新质民兵力量主要依托企业自身进行专业训练。高效、科学的训练,促使浙江省民兵建设在转型过程中取得可喜成绩——

2019年11月,全省军地联合组织第二届民兵军事训练大比武,来自各地的千名民兵训练尖子走上擂台,展开激烈角逐。山林灭火、综合保障、应急救援等新质民兵队员,成为赛场上吸引眼球的身影。

2019年12月,温州军分区会同市政府在温州市洞头区组织“军地联合抢险救灾”实兵演练,组织民兵参加海上溢油应急处置演练,遂行任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如何平衡企业抽调人员支持国防建设与获得经济效益的关系?

实现共赢,找准与企业的最佳结合点

采访中,宁波市北仑区人武部部长方义强向记者讲了这样一段亲身经历。去年受领民兵调整优化任务后,该区人武部领导专程到区内一些高新企业走访,却接连吃了几次“闭门羹”。企业的冷落让方义强有些难堪。追问缘由,原来,有的高新企业人力资源紧张,担心编建民兵后,频繁抽组人员参加训练影响企业生产效益。

“企业对参加组建新质民兵队伍有这样那样的顾虑很正常,关键看我们如何找到与企业的最佳结合点,实现共赢。”部署会上,省军区领导的话打开了大家的心结。

共赢,离不开法规制度的保障。省军区动员局参谋彭成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民兵参加训练、遂行任务,按照现行的误工补助标准,每人每天100到200元,远低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为此,省军区会同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政府专项经费管理规定,明确和规范民兵工作经费管理使用,把民兵经费保障渠道和标准纳入地方年度财政预算,省财政每年安排重大行动国防动员专项补助基金500万元,省军区建立200万元民兵建设奖励专项基金。

部队为企业输送优秀退役军人,企业用实际行动支持国防建设,也是武装工作与企业最佳结合点之一。

余姚市某集团公司把退役军人作为“生力军”定向招聘,与市人武部签署合作协议,坚持每年定向招聘10-20名优秀退役士兵,充实企业员工和民兵队伍。目前,该集团有50余名退役士兵已成为业务骨干。

“在人武部指导下,我们发挥自身专业特长,编建指挥工程维管连、综合救援抢修排2支新质民兵队伍,‘双赢’效益显现。”慈溪市一家企业董事长感慨,“编建民兵队伍不仅不影响企业正常运营,还提升了企业文化软实力,我们会一如既往支持国防建设。”


责任编辑:廉颖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