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军事广角>>理论观点>>
让年终总结成为进步台阶
发布时间:2019-11-20 14:25 星期三
来源:解放军报


这段时间,各部队的年终总结工作陆续展开。科学地回顾既往、谋划开新,对于推动部队建设再上新台阶大有裨益。然而正如习主席所指出的,“工作中的经验是财富,工作中的教训也是财富,关键在于是否善于总结。”这里,我们选刊4篇来稿,与您一起为年终总结把脉问诊,以期把年终总结变成进步台阶。

——编 者

别给成绩用“美颜” 

■李华斌

讲成绩不是显摆,不能认为成绩不讲跑不了而不讲、少讲。总结时,把一年的收获说道说道、回味回味,暖人心也励人心。比如去年年终总结时,一名中队长盘点成绩后在朋友圈感慨:“看到和战友们这一年干了不少,也干得不错,心里真是美。今后,我们还要铆着劲继续干!”

但个别单位在讲成绩时给成绩做了“美颜”:把点滴进步说成“大发展”、把初步成效叫做“大成就”、把个人进步写成“大变化”……好像成绩中没几个“大”,就不足以展示“形势一片大好”。对于总结中夸大成绩的现象,有战士吐槽,我听了耳朵都发热,领导咋好意思说出来。

成绩美在货真价实。工作成绩连着单位发展实力,关系官兵的成就感、获得感,来不得半点浮夸和虚假。70分的真实成绩,比90分的虚假成绩更有价值,也更可靠。对成绩“拉长、吹大、垫高”,折射出的不仅是不实作风,还会影响形势的判断和上级对来年的决策。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对成绩不“注水”,不虚报,让成绩以“素颜”的形式呈现,这样才能“使踏实和干劲涌上心头”。

多些具体的改进措施

■王 轶

每到年终总结,一些单位都要组织“笔杆子”对材料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然而笔者发现,“笔杆子”们对成绩、不足、原因、改进措施等各部分的“用心指数”呈下降曲线。某“笔杆子”开玩笑说,写总结也要遵循“倒三角”原则,写到改进措施部分,多用“复制”“粘贴”键就行了。

毋庸置疑,成绩、经验、问题和原因等必须写充分,因为“浇灌了鲜花的人,才能真正嗅到她的芳香。”然而,“ 一个单位明天的好坏,藏在它年度报告的后面几页里。”把改进措施写实、写具体,让其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才能有助于部队全面建设更上一层楼。

最难写的是未来。改进措施不是在投影仪前“推”出来的,它既来自对上级政策的全面理解,也来自对部队实际的详细了解。“达必识其途,至必由其道。”目标明确,路径清晰,多深入基层,多问计官兵,像制定作战计划一样制定改进措施,并把改进措施真正落到实处,部队建设就能在破解一个个难题中不断前进。

评比“硬标准”绝不能变

■丁明航

在每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曾数年空缺。国外某著名学术期刊如此评论:“宁缺毋滥,不降标准,使这一荣誉的获得者更权威,更有吸引力。”年终评功评奖时,也须坚持对战斗力的贡献率这个“硬标准”。

然而,个别单位在评功评奖中还存在“多重标准”的现象:有的把荣誉当“赠品”,谁有关系就给谁;有的把荣誉当“补品”,谁资格老就给谁;有的把荣誉当“安抚品”,谁闹就给谁;还有的把荣誉当“救济品”,谁最缺就给谁。诸如此类,就会如一位哲人所说:“当荣誉的标准不再唯一,荣誉的光辉就会暗淡。”

“标准者,衡量事物之准则也。”标准重在“刚性”,贵在“唯一”。如果在评功评奖时偏离了这个标准,把“唯一”变成“之一”,或者在执行标准中时严时宽,时紧时松,把标准当“橡皮筋”、当“摆设”,打“擦边球”、搞“土政策”,那么部队建设就会走弯路、入旁道,舍本逐末、事倍功半。只有把评功评奖的标准视为“硬标准”,才能评出干劲、评出士气,评出战斗力,也才能形成练精兵、谋打赢的鲜明导向。

给“老黄牛”说几句暖心话

■孙家斌

年终总结,立功受奖的官兵理应戴红花、披绶带,但需要提醒的是,也不能冷落了绝大多数勤勤恳恳的“老黄牛”。否则,就可能“激励少数人,冷落多数人”。

没有站上领奖台的官兵,绝大多数跟立功受奖的先进一样,长期奋斗在各自战位。这其中,不少人还可能因婚恋问题难解决、两地分居难团圆、老人小孩难照顾等各种困难而负重前行。如果对这些官兵不管不问,就会使他们失望无助、心灰意冷。比如,某部一名士官前年年底曾这样吐槽:这一年,我休假被提前召回,平整训练场多少次累得直不起腰,发高烧还在比武中拿了第五……辛苦了一年,连领导一句暖心的话都听不到,真寒心。

精彩的强军故事,既需要先锋人物的激励示范,也需要全体官兵的共同书写。在年终总结时,那些暂时没有取得优秀成绩但默默无闻的官兵,也许并不奢望立功受奖,但一句“这一年你进步很大”的肯定、一句“继续努力”的鞭策,也会让他们倍感欣慰,倍添动力。


责任编辑:廉颖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