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军事广角>>军事广角>>
“风雪丫口”的那抹绿
发布时间:2019-11-18 10:38 星期一
来源:解放军报


■裴雪峰 粟 栋

初冬,西南边陲高黎贡山上的“风雪丫口”已披上一层白纱。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十七连就驻守在这里。

此时,在连队的后勤生产大棚里正是一番热闹的景象。“我宣布,二班以收获白菜67公斤夺得今年的‘种植能手’!”指导员徐建明话音刚落,大棚里立刻响起热烈掌声,官兵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看着满棚的蔬菜瓜果,四级军士长董诗斌不禁回想起刚来连队时的场景,感慨道:“那时哪敢想会有今天这样的大丰收!”

10多年前连队刚组建时,由于驻地海拔高、物质条件差,在山上做饭,饭菜都煮不熟,只能由炊事班去山下做好后再挑送上来。每天一趟,往返都要走20多里的雪山路,其余两餐大伙只能靠干粮和咸菜解决。每到大雪封山时,官兵更是一连几个月吃不上一口新鲜蔬菜,全靠囤积的压缩干粮来抵御饥饿。

近年来,随着先进的后勤设备相继配发,连队有了电灶厨具、野战炊事车等新设备,炊事班再也不用去山下做饭了。可每年大雪封山时,道路阻断,补给仍无法及时送来,没有新鲜蔬果,依旧是摆在连队党支部面前的一个难题。

“咱们可以试试种植大棚蔬菜,自我保障!”司务长范鹏向连长晋明杰建议道。

说干就干,全连官兵齐动手搭建大棚。由于风大雪大,大棚总是刚搭好就被风雪击垮了。大家不气馁,摸索加固方法,加厚大棚层,加固钢架,最终把5个能抵御风雪的大棚立了起来。官兵们信心满满地播下种子,期待着收获。

然而,大自然的考验并没有就此结束,一个更大的难题摆在官兵面前。到了收获时节,大棚里的冬瓜只有拳头大小,大白菜长成了野菜……当地的老乡告诉官兵,山上土地贫瘠、缺乏养分,只适合种植玉米和核桃树,其他作物是种不出来的。

司务长范鹏查找资料、翻阅书籍,带着大家下山去寻找沃土,再把山下的泥土一桶一桶地提上山,换掉大棚里的土后重新种上果蔬,可是同样的结果再次上演。大家不放弃,每次连队的官兵回乡探亲,回来时总不忘带一大袋“故乡土”,日积月累,大棚里的土壤被“百家土”替换。战士们都盼望着能在这片“百家土”上长出希望的果实。

冬天到了,“风雪丫口”的大风如约而至,也刮凉了战士们的心。“这就是一块废地,再怎么折腾它都是一块废地!”反复经历了由希望变失望的过程,许多战士都灰心了,连最初的倡议者范鹏也沮丧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指导员徐建明听说有农业专家到怒江扶贫。他午饭都顾不上吃,赶紧下山请专家来指导。通过诊断,蔬果长不大的原因终于找到了:土壤碳元素缺乏、天气干燥湿气少、日照时间短……专家临走时开出了“药方”,需引进先进的培育种植设备。看着这些先进设备昂贵的价格,司务长范鹏的心又凉了,指导员安慰道:“买不起,咱们就自力更生,咱当兵的还怕困难吗?”

连队里的发明能手、下士刘琦听到这个消息,主动找到指导员:“指导员,我以前在老家干农活时,就自己做过简易的农具设备,你让我来试试吧!”

画设计草图,采购零部件,焊接组装,反复试用检测……几个月后,“人造太阳”“定时喷泉”“棚中棚”等一系列“土方”设备搬进了蔬菜大棚。日照不足、温湿度不够等问题得到了部分缓解。那年秋天,战士们第一次品尝到了自己种植的蔬菜水果,“我们成功了!”

经过几年的探索,如今连队已经能够种植出多种蔬菜水果。正在拔萝卜的上等兵薛俊豪开心地说:“前些天我给父母寄了我们亲手种的萝卜,他们说那是他们吃过的最好吃的萝卜!”看着满棚累累硕果,战士们觉得心里甜滋滋的。

上图:连队后勤生产大棚内,多种蔬菜长势喜人。师 荣摄


责任编辑:廉颖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