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军事广角>>要闻速览>>
二连的兵没一个差的
第72集团军某合成旅“军事训练先锋连”纪实
发布时间:2019-11-14 09:57 星期四
来源:法制日报


□ 本报记者 廉颖婷

“我一直在向前冲,希望自己能像老虎一样,奔跑在杀敌一线。”在17分钟跑完5公里夺得连队第一后,谈及成长历程,历经磨砺蜕变为训练尖子的王学东感触颇深。

王学东所在的“军事训练先锋连”,是东部战区陆军第72集团军某合成旅一营二连,亦是闻名全军的“郭兴福教学法”发源地。

55年来,连队坚持创新发展“郭兴福教学法”,紧贴作战样式转变探索新时代条件下练兵方法,更新升级“红、活、硬、细、实”的练兵精髓,实战化训练水平跃升明显。

改革重塑以来,他们永葆先锋连队胜战本色,2017年圆满完成战区陆军“夜间装步连进攻”课目试点任务,荣立集体二等功,2018年被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军军事训练先进单位”。

人人争当郭兴福

初入军营时,王学东因为身材瘦弱,体能、技能考核几乎门门亮红灯。在二连这个尖子如云、人才辈出的集体中,他总是拖后腿。为此,他苦恼了很久,也想过放弃。

“当年,郭兴福老前辈在缺训练场地、缺组训骨干、缺装备器材的困难条件下,每天带着战士们在野外摸爬滚打,最终打造出闻名全军的军事训练品牌。”发现问题的指导员李元庆主动带着王学东来到荣誉室,向他讲述“郭兴福教学法”的历史和艰苦奋斗的故事。

1961年,副连长郭兴福创造的“郭兴福教学法”,成为我军训练质量始终保持高水平的重要保证,直接推动了全军第一次大练兵大比武运动的蓬勃开展。

“我绝对不能退缩,二连的兵没有一个差的。”接下来的日子里,武装越野别人负重20公斤,王学东就负重30公斤;训练单杠,练到手被磨出血,他都不肯放弃。渐渐地,王学东的各项训练成绩赶了上来,并成长为连队骨干,多次代表连队在各级比武考核中夺冠。

夏日清晨的苏中腹地,某合成旅战术对抗训练场,一场战斗班组对抗演练正在进行。二连六班副班长李伟朋被连长余英汉临时指定为战斗班组指挥员,他因为没能正确理解上级意图,最终成绩被判不合格,不少人说他“根本指挥不了班组对抗”。

“郭兴福连队没有差的指挥员,关键看如何帮带。”余英汉一方面采取结对帮带、组训锻炼等方法,另一方面积极发挥李伟朋理论经验足的优势,将他培养成连队军事训练理论教练员。

人人争当郭兴福、个个练成小老虎。近年来,连队先后涌现出全军“优等狙击手”雷华、战区陆军“优秀四会教练员”张浩林等一大批教学组训先进典型。

锻造尖兵连队

9月初,“秋老虎”持续发威,一场步兵连进攻战斗演练在烈日下展开。

演练现场,二连下士杨吴南缓慢匍匐前进。随着冲击号令发起,他迅速向前跃进,眼看就要攻占制高点,忽然大量浓烟顺风袭来,黑压压一片:“不好,有毒气弹攻击。” 

杨吴南立即戴上防毒面具准备继续战斗,不想瞬间流泪不止,非常刺疼,他这才反应过来:毒气弹是浓烈刺激的烟雾弹。因为防毒面具佩戴不规范,他顿时被熏得满脸鼻涕眼泪。

“在二连,一个微小的动作都会用实战标准来对表,一个细小的漏洞都不会被放过。”演练结束后,连长余英汉在全连面前郑重地说。

作为新时代郭兴福传人,必须在破除和平积弊中锤炼实战硬功。为此,连队党支部在深入挖掘和平积弊中形成共识:必须把与实战要求不符的思想和行为赶出训练场。他们针对训练难点问题,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清理查找死角盲区,查摆出“训练条件不严不实、急难险重课目人为降低标准”等7个方面40余条与实战化要求不符的问题,并逐一制定整改措施。

场地不经勘察、课目不经排练,随时随地都能生动教学、精彩演示。

走进二连,这样的标准贯彻到连队训练的每个细节:专业训练场上,布制三角锥、塑料铁丝网全部换成了真家伙;战术训练时,连队专挑沙石地或泥水潭,设置的低桩铁丝网刻意延长15米、刺线比标准高度降低5厘米。

在新时代的转型建设中,二连官兵始终传承发扬“郭兴福教学法”的练兵准则,处处以实战标准与要求衡量每一个动作、招式,坚持训练有一个课目不达标就不松手,有一个战士不合格就不撒手,有一个环节不符合实战化要求就不过关。

涉实战险滩,嗅打仗硝烟,在一个个困局险局中不断提升打仗本领,锤炼血性虎气,锻造一支能打胜仗的过硬尖兵队伍。

去年,连队在皖北山区参加实兵对抗演习,“敌”方久攻不下后使出撒手锏:呼叫直升机进行空中支援,对前沿阵地实施点穴式打击,并集结20多辆装甲车分左右两翼穿插强攻。

面对敌众我寡的不利态势,防守右翼的二连节节败退,眼看阵地就要失守。狭路相逢勇者胜,余英汉组织二连与“敌”展开自杀式进攻,以血肉之躯迟滞对方进攻速度,为支援力量迂回包抄赢得宝贵时间,奠定演习胜利基础。

灌注创新理念

时代在变化,任务在变化,作战样式也在变化,创新就是要紧跟时代发展,不断进行升级更新,才能永葆生机活力。

创新能力是一支军队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加速器。在人民军队创新发展历程中,二连因“想办法”运动而声名鹊起,依靠军事民主的强大威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目标××,短点射——放!”随着一声令下,一道道红光划破天空,直击目标。2017年11月,二连圆满完成东部战区陆军赋予的“装步连夜间全程实弹检验”试训任务,一条新型陆军体制下合成分队夜间训练的方法路子破茧而出。

然而,刚受领任务时,二连编制体制调整完毕不到半年,官兵面临转岗位、调专业,对新体制下的合成训练存在诸多盲点:单件装备如何练?班组协同如何搞?夜间显靶如何设?

时任二连连长付海坚信,只要坚持创新精神,从具体问题入手破题开局,一定能破解训练难题。

付海每天沉到训练场,不断在训练中摸索方法,最终运用部分激光交战模拟火力点器材,分队加配单车单装损毁终端,通过“以光代弹”的方式,构设敌火威胁环境,让官兵在短时间内快速判处出“敌”方位,总结出“套、找、平、扣”夜间瞄准四步法,有效破解了协同作战中夜间射击难瞄准问题。 


责任编辑:廉颖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