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军事广角>>理论观点>>
创新是建立新的“生产函数”
发布时间:2019-11-08 15:36 星期五
来源:解放军报


■刘亚彬


提起创新,有人觉得“那是科研院所的事”。在他们眼中,只有科学家才是创新人才,获得国家或军队科技进步奖才是创新成果。正因如此,很多来自基层一线的“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得不到重视,苦心钻研的创新成果不曾落地推广,最终只能半途而废,挫伤了“草根创客”的自信心。

习主席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可大可小,揭示一条规律是创新,提出一种学说是创新,阐明一个道理是创新,创造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是创新。这一重要论断,不仅适用于社会科学领域,对自然科学研究同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位世界一流的自行车运动教练,曾提出“1%理论”:在车座、轮胎、训练、营养甚至是枕头高低等方面,每处都改进1%,加起来就可以大幅度提高运动员成绩。这一理论在科研领域同样适用,对于广泛存在于基层的“微创新”,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忽视。只要应用得当,就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人说,创新是建立新的“生产函数”,因变量是上层建筑的决策和推动,自变量则是每个人的贡献、创造力和智慧。这一点,在战争实践中得到了充分印证。海湾战争前夕,美军一线作战人员针对预警指挥机和电子战飞机功效提出了数千条改进建议,大大提高了激光和导弹命中精度;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工业领域掀起了一场大生产浪潮,享誉全国的“倪志福钻头”“王崇伦万能工具胎”等由普通工人发明革新的技术成果,有效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发展。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不是少数的几个明星式的CEO,而是更多默默工作着的人。”“小人物”的“微创新”,同样在推动社会发展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当然,我们还需要正视创新人才成长路上的困难与烦恼。相比科研单位,基层创新工作者同样需要付出汗水与努力,还要经受更多挫折与磨难。因此,单位要积极为创新者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帮助他们解决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既要精神支持,也得政策鼓励;既要扶上马,还得送一程。

这一方面,3M公司的做法值得我们思考。这家公司以源源不断的创意为人们所熟知,几乎每年都会推出100种以上的新产品。这些创新产品的诞生,既离不开企业定向研发的努力,也离不开一线员工活跃的创新思维。

“群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实践证明,只有善于调动群众的智慧,让越来越多的“小人物”逐梦前行,营造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才能推动基层创新工作更快向好地发展,在“万众创新”中早日实现中国梦、强军梦。


责任编辑:廉颖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