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军事广角>>理论观点>>
对自己的“车马炮”了然于胸
发布时间:2019-08-26 14:27 星期一
来源:解放军报


■田明宇


近日,两则不熟悉自己部队的新闻虽是特例却令人痛心:一则是在一次综合演练中,被誉为“外军通”的一名营长在指挥中命令坦克群爬陡峭的山头,结果令坦克驾驶员望“山”兴叹;另一则是一名指挥员在演练前不知自家有电磁频谱分析专业人员,打报告向上级请求支援。

知彼知己,是历代兵家作战指挥所遵循的重要原则。如今,广大官兵对知彼的重要性已成共识,但这两则新闻警示我们,一些官兵对知己工作做得还不够好。比如7月下旬,陆军某基地组织军事基础知识摸底,一些官兵对假想敌的军事理论、战术手段、武器装备乃至各种难以背记的数据,能如数家珍一样背出来,甚至对人家还在设想中的东西,也能谈论一番。但谈及我军目前的新式装备、战法研究、官兵特点,却知之不多,真可谓“知敌情红红火火,知我情冷冷清清”。

知彼的工作应该做好,知己的工作也不能忽视。尤其值得警惕的是,个别新移防部队和新组建部队的领导,在还没有摸清下情的情况下,却急着出政绩,这种做法是急功近利,对部队建设非常有害。

“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知己不全、不细、不透,平时组训难免失误、失准,战时指挥必然乱点鸳鸯谱、其害无穷。古今中外,这方面的教训不胜枚举。《吕氏春秋》的《自知》一文中写道:“存亡安危,勿求于外,务在自知。”“荆成、齐庄不自知而杀,吴王、智伯不自知而亡,宋、中山不自知而灭,晋惠公、赵括不自知而虏,钻荼、庞涓、太子申不自知而死,败莫大于不自知。”可见,指挥员能否做到知己,关乎战场成败、国家存亡。

要想用兵如神,必须知兵如己。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带领部队在攻打日寇一个炮楼时,他当即下令:“王根生,喂他几颗手榴弹。”受领任务的“神投手”王根生立即将一枚手榴弹顺着日寇机枪眼扔了进去。在苍云岭突围战中发现日寇指挥所后,李云龙不假思索地下命令:“柱子,迫击炮端了它!”结果“神炮手”王承柱仅用两发迫击炮弹,就成功将其打掉,为全团顺利突围创造了有利条件。当年,我军各级指挥员指挥得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军各级指挥员都能像李云龙那样,既对敌人的情况摸得很透,也对自己部队的军政素质、武器装备、个人优长了如指掌。

知己,最怕略知一二、一知半解,最忌只知人、不知装。二战时期,朱可夫在一次指挥部队与德军进行大战的关键时刻,突然接到部属报告:有几十辆KB坦克不能用了。朱可夫忙问原因,下属回答说:没有坦克炮弹!朱可夫很快告诉他:“这种坦克可以打我们野战炮兵的1930式炮弹!”一句话,让这些坦克重新投入了战斗。朱可夫正是凭着对己方装备的了如指掌,才能够正确下达命令,使部队扭转了战局,最终赢得了胜利。

在古代,“知”也有“智”的意思,其隐含的意思是,有“知”才有“智”,多“知”才多“智”。我军“脖子以下”改革完成后,不少部队的编制、装备、人员都有了很大变化,这些都迫切需要我们在知己上下大功夫。另外,联合作战是未来作战的基本形态,知己的“己”,已不单单是自己,而是己方。只有掌握各军兵种的作战特点、协同要求,熟悉各类武器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做到对自己的“车马炮”了然于胸,才能在作战中有效、周密地组织好协同。

知己没有捷径可走。不舍得花功夫搞调查研究,不愿意绞尽脑汁分析第一手材料,是很难做到知己的。解决新时代的“知己”问题,不能再走以往那种单凭直接经验的认识老路,而应熟练运用各种先进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对部队自身的各个方面和构成作战能力的诸要素进行深入精确分析,得出科学可靠的数据,从系统和整体的角度上作出科学的判断,如此方能精准指挥,赢得胜利。


责任编辑:廉颖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