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军事广角>>理论观点>>
使人才培养供给侧同未来战场需求侧精准对接
发布时间:2019-06-14 10:56 星期五
来源:解放军报


■张碧波

强军兴军,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军队院校必须立起为战育人鲜明导向,与时俱进培养打赢人才,使学员真正能够“从校园直接走上战场”。

习主席在视察陆军步兵学院时强调,“要做到打仗需要什么就教什么、部队需要什么就练什么,使人才培养供给侧同未来战场需求侧精准对接”。习主席的这一重要思想,为军队院校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为实现军校学员能够“从校园直接走上战场”的目标提供了根本遵循。

认清供给打赢人才的历史使命

我军院校从组建伊始便担负“向部队源源不断输送红色指挥员”的光荣使命,“姓军为战”的本质属性要求军队院校必须主动扛起培养堪当强军重任的新型军事人才的历史责任,强化为打仗育人、育胜战之才的政治自觉。

必须适应战争形态发展变化。聚焦未来战场培养人才,是院校办学育人的根本指向。纵观近些年世界范围内爆发的局部战争,作战手段、制胜手段、指挥手段较之以往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无人化作战等高精尖技术的发展,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基本作战样式,战术行动、战略保障成为典型作战特征,网络信息系统成为作战重要支撑。世界新军事革命不断深化,现代战争形态深刻变革,要求军队院校必须准确把握未来战争特点规律,摸清现代战争制胜机理,着力培养能够适应未来战场、打赢未来战争的现代化军事人才。

必须贯彻军队改革战略要求。新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习主席亲自决策推动的一次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整体性革命性重塑,院校、科研和训练机构改革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军队院校调整改革后,校门对接营门、操场直通战场的特点更加突出,为战育人的导向更加鲜明。军队院校要充分认清新时代使命任务,坚决落实改革部署,认清部队体制编制、力量编成、指挥方式等发生的深刻变化,深入研究确定新的办学目标定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速形成新质办学能力,不断强固军事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为改革转型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必须对接部队建设现实需求。军队院校是军事人才培养的主渠道,部队岗位大部分是“定向供给”,供需匹配格外重要,不仅关系人才培养质量,而且影响部队建设全局。当前我国面临的挑战和考验前所未有,安全形势十分复杂,军事斗争准备任务艰巨,迫切需要加速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培养大批现代化军事人才。习主席指出的我军“两个能力不够”、新型军事人才匮乏、毕业学员“水土不服”等突出问题亟须破解。军队院校要强化政治担当,与时代发展步伐和部队现实需求同频共振,不断推进改革创新,着力打造有力供给侧。

确立为战育人方针的目标思路

军队首先是一个战斗队,必须牢固确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按照打仗的要求搞建设、抓战备。军队院校因战而建、为战服务、随战发展,必须牢牢树立为战育人鲜明导向,始终坚持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

秉持为打仗而建的办学理念。用战斗力标准衡量和检验军队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是军队院校教育的职能使命和特点规律决定的,也是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提出的最紧迫的现实要求。军队院校和部队统一于战争准备,都是为打赢战争、遏制战争而存在。军队院校人才培养坚持战斗力标准,实质就是要强化“一切为了打仗”和“随时准备打仗”的意识,牢固立起抓教育教学就是抓战斗力生成、保人才培养质量就是保打赢的办学思想,把战斗力标准贯彻到教学、训练、管理、保障等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各领域。

立起育一流人才的鲜明导向。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构成战斗力的第一物质力量,是最活跃、最具有决定作用的因素。习主席强调,人才是第一战略资源。打赢未来战争,必须培养大批懂联合、晓实战、会打仗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人才准备是最艰巨、最核心的军事斗争准备。战争前台是人才的较量,后台则是教育的比拼。纵观世界军事发展史,军事强国必然伴随先进军事教育,拥有强大的军队院校体系。军队院校办学育人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军队强弱和战争胜负。要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军队院校必须主动融入一流军队建设战略布局,贯彻“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准,把培养世界一流军事人才作为根本目标。

加快走内涵式发展的强校之路。习主席指出,军队院校教育要牢牢扭住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这个中心任务,深入研究现代军事教育特点和规律,坚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主线就是服务需求、提高质量。军队院校当好人才培养供给侧的核心要义就是强化内涵建设,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的原则,遵循战建需求、人才成长、办学治校等基本规律,重点加强学科专业、师资队伍、教学内容、装备设施等软硬条件建设,突出特色发展,强化创新驱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效,切实使培养的学员满足部队建设和未来战争需求。

找准全面对接战场需求的科学路径

军队院校的一切办学活动都要聚焦能打仗、打胜仗。当好未来战场需求供给侧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和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大胆解放思想,积极实践探索,聚力推动军队院校人才培养深度融入、精准对接练兵备战实践。

完善作战牵引的人才培养新体系。按照依据部队岗位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能力素质模型设置核心课程体系的逻辑思路,构建教战一致、学训一体的教学内容体系。紧跟军事理论发展前沿、紧贴使命任务拓展、紧盯武器装备更新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及时把部队建设、作战训练、装备发展的最新成果引入课堂,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军事与技术相渗透、课堂与战场相链接。探索部队课题引领的研究式教学模式,将部队建设的现实需求、难点问题转化为院校的研究课题、培训专题,完善推广作战设计与仿真实验、院校和部队模拟对抗等训练方式,促进学员靠前对接部队、熟悉战场、研练打仗。坚持军民融合共育人才,推动军事人才培养深度融入国家教育发展总体布局,广泛挖掘利用社会人才资源、信息资源、保障资源,拓展人才培养和引进渠道,丰富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内涵,缩短军事人才培养周期。

拓展对接战场的教学训练新模式。苏联战斗英雄、军事教育专家洛西克有句名言:训练的基本原则就是战争需要什么就训练什么。院校教学的指导思想要向实战聚焦,把未来战争特点规律和制胜机理搞清楚,把作战对手的力量编成、作战思想、作战方式等研究透,把我军的作战能力、作战任务、作战样式等弄明白,切实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内容设置要向实战贴近,及时将最新作战理论、战法研究成果和部队演训经验充实进共同训练、专业训练、战役战术训练。组织方式要向实战转变,设置实战背景、按照实战进程,组织全要素基地化训练,从严从难淬炼学员作战能力。条件建设要向实战靠拢,建设实战化训练场地,加强模拟装备器材教学,加快推进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新手段运用,实现训练场与战场无缝对接。

健全以战领建的联教联训新机制。强化统规统建,发挥军种主建优势,统筹推进军队院校和部队的规划和建设,确保训练内容上与部队贯通、标准规范上与部队一致、武器装备配备上与部队同步,使军队院校和部队成为战斗力生成的有机共同体。强化联合育人,推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共用,在部队建立教学训练和实习演练基地,依托网络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突破联教联训联考的时空限制。强化融合发展,加大部队优秀军官与军队院校教员交流代职力度,组织教员学员深度参与部队的重大演训、重要项目和重点工程,建立实时互动咨询服务平台,实现军队院校人才培养与部队军事斗争准备有机融合。

探索需求主导的质量评价新标准。要把部队作为军队院校人才培养的“用户端”、把战场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场”,定期收集部队的评价意见和人才需求,跟踪毕业学员发展情况,及时查找纠治供给侧存在的问题,促进动态改进教学训练工作。要把指挥打仗、组训管理、开展政治工作等实际能力,分系统、分类型、分层次量化为刚性指标,促进人才培养方案落地落实。要注重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人才培养大数据系统,将军队院校教学训练标准和内容等要素与部队训练和实战相关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增强评价科学性,提高军队院校实战化教学训练水平,推动部队战斗力持续跃升。

(作者单位:陆军工程大学)


责任编辑:廉颖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