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军事广角>>军事广角>>
镜头对准战位 讲述平凡中的坚守
发布时间:2019-05-29 15:23 星期三
来源:军事记者


作者:■ 曹莉茜 

2019年春节前夕,笔者跟随“新春走军营·记者在战位”融媒体采访小分队采访,把目光聚焦铁血军营,用脚步丈量风雪边关,用真情讲述军营别样的年味儿,让观众在这个期盼团圆的节日里看到了更多平凡坚守的身影。

离战位越近,越能发现问题,启发思考

2019年初召开的中央军委军事训练工作会议,吹响了练兵备战的时代号角。在全军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之际,我们来到陆军第73集团军某旅采访,这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部队,调整组建一年半来,每月一次的党委议战议训会雷打不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20份会议纪要让人不禁叹服。厚厚一摞会议纪要不仅直言不讳地摆事实、讲问题、拉清单、问责任,还坚持用数据说话,训练时间、成绩、课目完成率、弹药消耗量等指标一目了然。可以说,这些会议纪要展现了部队改革转型的路径图,同时也为采访提供了一个客观真实的载体。透过一份份会议记录,我们带着思考和疑问深入训练场采访,听合成营营长胡佳斌讲述由于装甲车摩托小时消耗没有跟上训练进度,挨批评时的沮丧;看作训科科长田坤如何通过算人员、时间、内容、质量、等级、摩托小时、场地等“九算”,科学制定训练计划;跟着“强军精武红四连”班长王华一起训练,记录下他铆在岗位上,带领全班战士努力实现小目标,汇聚成强军大目标的行动……这一桩桩、一件件,让我们感受到旅党委一班人把备战打仗作为主责主业的担当,读出了部队官兵作答“胜战之问”的坚强意志和自觉行动。

离战位越近,越能贴近官兵,倾听心声

走进部队察兵情,与官兵拉家常,用笔尖、镜头和话筒写报道、记瞬间、话兵心,是每年“新春走军营”共同的动作。2018年7月,海警转隶到武警部队,我们前往福建泉州海警第二支队采访,第一次接触海警部队。那么,海上如何维权执法、巡航需要多长时间、出海时生活保障怎么样、缉私时会遇到什么风险……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登上海警35105舰随舰采访,内心充满了好奇与兴奋。刚出港时的新鲜劲还不到两个小时,就被颠簸后的晕船所取代,而身旁的官兵面对风浪却泰然自若。在他们眼中,两米多的风浪不算什么,寒潮来的时候阵风达10级以上,那时连站都站不稳,有些人甚至边吐边开船。官兵说得轻描淡写,但我们却能从他们的自信和从容中读懂搏击风浪的不易。航行途中,更为惊心动魄的是查处违法渔船的过程。我们跟随联合执法小组搭乘舰载摩托艇对两艘渔船进行查证。听到“停船”的指令,渔船非但没有抛锚,反而加速前进。随即,摩托艇加足马力实施造浪逼停,眼瞅离渔船还有近1米的距离,官兵纷纷跳上船只。当时我们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感觉一场战斗正在打响。像这样的巡航执法,对海警官兵来说已是平常,他们常常要在浪尖上起跳,在险境中突击,常人听上去胆战心惊的经历,在他们眼中却是一种挑战,一份荣耀。正像舰艇教导员张晓腾说的,查处违法船只、打击走私的那一刻感觉自己无所不能,十八般武艺全部展示了出来。

连续两天跟随海警35105舰出海,和官兵聊得最多的除了工作训练外,还有浓浓的乡愁。临近春节,思乡之情是绕不开的话题。枪帆兵胡楚斌的女儿出生已经十个月了,但和女儿在一起的时间还不到一个月,提起女儿笑中亦有泪;机电兵吴雨情的家在福州,每次巡航时与家隔海相望,他面对镜头给父母拜年,说道“现在不能陪父母过年,是因为要守着一个大家”;舰艇教导员张晓腾讲到每年春节他都会和妻子到舰艇上做自己的家乡菜,和官兵一起过春节……这份家国情怀、这份以苦为乐、这份铁骨柔肠,不仅感动了我们,也打动了观众。

离战位越近,越能激发创新,挖掘新意

在新闻创新的道路上,能够以敏锐的眼光不断发现亮点,才能让新闻永远保持活力。这次采访在内容上既有与往年衔接的地方,又有基于形势发展创新的东西。我们最初去福建宁德核电站采访执勤的武警官兵时,内心也有点谈“核”色变。因此采访的第一站不是执勤中队,而是核电站的展览馆,了解核电站发电流程和核防护知识,这也是每年新战士下连的第一课。采访时恰好新兵刚下连,于是我们借新兵的视角来认识一群守卫核电安全的武警官兵。中队的“二号哨”位于海岛制高点,可以通视周边海域和核电站的核心区域,由于地理位置重要,在这个哨位执勤的战士都要通过考核才能上岗,因此官兵把它称为“光荣哨”。我们通过轻松活泼的海采,让战士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心目中的“光荣哨”,有人说它是中队的标杆,有人说它是扎根海岛的钉子,还有人说它像挚爱的情侣。朴实生动的语言道出“光荣哨”的特殊意义。为了首批登上“光荣哨”,刚下连的23名新战士展开了一场荣誉之争。我们以纪实拍摄的手法,记录下大学生新战士周旭东逐梦圆梦的过程。其中既有他的奋力一拼,在沙滩体能训练时大胆向班长发起挑战;也有他的绝地一搏,面对考核中的失误,在班长的鼓励下努力赶超;还有他的真情流露,说班长在他们心目中既像哥哥,又像严师。当他最终靠自己的努力,走上“光荣哨”眺望万家灯火时,也明白了自己肩负的职责使命,用战士自己的话来形容,就是“人人装有核动力,个个都是核卫士”。同时,大量运用无人机、GoPro拍摄的画面,让镜头更有冲击力,更切合青年官兵求新求变的心理。采访周旭东的过程,也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随着越来越多的00后新兵走进军营,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新生代,他们好胜心强不服输,他们渴望能力得到认可,他们性格独立追求创新,这些鲜明的个性标签成为宣传报道关注的新热点。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这次“新春走军营”虽然只有短短10多天时间,却收获满满,对军事电视新闻如何转文风、接地气有了更深的认识。

走基层,永远在路上

万家团圆的日子里,军人坚守在战位上,记者也奔跑在路上,在基层、在远方、在一线。春节是时令更替的一个节日,但对于每一名记者而言,在基层挖掘好新闻、好故事的旅程才刚刚开始。习主席多次要求新闻工作者要深入基层,要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真话,动真情。当下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应用对传统媒体生态环境影响巨大,但是无论技术手段怎样变化,“脚板底下出新闻”是永远不变的,好新闻是记者扑下身子,忘掉身份,用汗水换来的。对于军事记者而言,就是要把镜头对准战位,把笔触延伸到演训一线,把话筒交给基层官兵,原汁原味地反映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才能创作出有战味、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走基层,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

“新春走军营”已经连续开展了8年,如何让同一题材的报道新鲜富有活力,就必须跟上改革转型的步伐,发现时代发展的亮点。陆军从2018年秋季入伍的新兵开始,采取先训后补的方式进行新训,就是新兵经过3个月基础训练后,再集中进行3个月专业训练才分配下连。这种训练模式带来哪些变化、新兵能否适应、成效如何,都是值得关注的新话题。在第73集团军某旅“强军精武红四连”采访时,我们以新兵营每半月组织的14小时高强度训练为例,记录下新战士连续完成武装越野、野外生存、装备模拟操作、首次步战车驾驶等课目的全过程,在贴近实战的训练中检验这一新举措的成效。身处改革大潮,从普通一兵到将校军官,每一个人都感受着变革力量努力向前奔跑,每一个细节都折射出强军兴军的时代印记。作为军事记者,只有更加注重问题的发现和故事的呈现,才能在演训一线找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才能用镜头记录改革的步伐。

走基层,更要走心

当节日喜庆的气氛渐渐淡去,回首这次采访经历,回看拍摄制作的新闻,内心平添了无限的感慨和感动。再平凡的个体,也有打动人心的故事;再微小的细节,也能折射时代的变迁。采访中,官兵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命运沉浮、情感变幻,都是新闻报道应呈现的内容。只有走进官兵内心,讲述真情实感,才能引发观众共鸣。跟随海警35105舰出海,当我们问及海上最美的风景时,有人说是海上的日出日落,那时海天一色,空气中还有海水咸咸的味道;有人说是见到海鸥时,感受就像见到老乡一样的亲切;有人说最喜欢遇见海豚,因为海豚会带来好运,而且还会跟着舰艇走。遗憾的是,这次采访没赶上舰艇去远海巡航,官兵描述的这些美景无法呈现在镜头里,但他们以苦为乐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也为我们制作新闻定下了情感基调。在采访结束时,采用了舰艇教导员张晓腾说的一句话:“我们天天住的都是海景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感觉我们的生活也挺好的。”他说这句话时自豪而乐观的笑容,让人难忘。

这次“新春走军营·记者在战位”采访活动,记录下的不仅仅是兵味浓战味足的精彩故事,也是我们军事记者生涯中一段难忘的记忆。

(作者系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播电视部新闻节目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廉颖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