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军事广角>>军事广角>>
不能把“软肋”带上战场
发布时间:2019-04-27 07:35 星期六
来源:中国国防报


■王洪利

“软肋”,一般是用来形容人的致命处,亦如“死穴”。如果在一场格斗中,一个人被击中了“软肋”,便会丧失战斗力。历史上,故意暴露“软肋”的事例不少。春秋末年,伍子胥帮助吴国治理军队,先把队伍分成两队,而后让双方放开手脚对抗,最后让败方把败因想透彻,从中吸取教训,研判制胜方略。知短补短的吴军后来屡建奇功。

哲人说:能看清多远过去,就能赢得多远未来。同理,能看透多少失败,就能赢得多少胜利。二战中,日本海军成功偷袭珍珠港的战例为人熟知,但日军先败于校场却鲜为人知。偷袭前,日军秘密进行了图上演练,前两次行动都失败了,第3次改变袭击方向和时间,才获得成功。这给人以深刻启示:一定要把“软肋”消灭在训练场。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胜利容易把人蒙蔽,败仗则常令人警醒。当年,红军在水口战役中取得胜利,可伤亡很大,毛泽东认为那是一次“打赢了的败仗”。他说:“我们历来就不欢迎这种胜仗,在某种意义上简直还可以说它是败仗。”

当一个人或者军队失败的时候,往往会保持高度警惕,对外来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很敏感,对一切的行动都会很小心谨慎。但当胜利或者成功时,情况就完全不同,容易放松警惕,产生骄傲自满情绪。而这时候,敌人却处于强烈的敌对情绪中,会作出意想不到的敌对行动,成为致命的威胁。其原因在于无法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对自身弱点心中无数,让敌人有机可乘。

只有平时跟自己过不去,打仗才能让敌人过不去。曾几何时,“练为看、练为比、练为考”的问题蒙蔽了一些人的眼睛,今天训练场上放水就等于明天战场上流血。然而,一些人缺乏补短的意识,没有养成补短的思维习惯和行为自觉:有的不会补,认识检讨深,补短行动轻;有的不想补,缺乏勇气,惧怕风险;有的不善补,只会向前冲锋,不懂反省反思。

自知者明,自胜者强。暴露“软肋”,以便谋求变软为硬之策。为将者,既要做到眼中有敌,更要做到眼中有己,最重要的是对自己的弱点有清醒认识,把问题暴露在操场上,真打仗时才能少出问题。所以说,大力倡导检讨式剖析、反思式总结,以一个一个问题的解决,最大限度地降低失误失败的风险。


责任编辑:廉颖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