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军事广角>>军民融合>>
凝聚同心筑梦磅礴伟力
发布时间:2019-04-08 09:52 星期一
来源:中国国防报


■邓一非

“军政军民团结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这是习主席站在强国强军战略高度,从历史传承到时代发展做出的一个闪耀真理光芒的重要结论。从文化视角看,军政军民团结构成了党政军民同心合力、砥砺奋进的独特文化机制,彰显了形成统一意志和行动的强大文化力量。大力弘扬军政军民团结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强军梦的磅礴伟力,是新时代赋予国防文化的光荣使命。


(一)

文化是社会实践和历史进步的产物。军政军民团结作为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是在党领导人民和军队的长期奋斗历程中形成的,是所创造和培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已积淀成为国防文化的重要红色基因。实践充分证明,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

建立新型的军政军民关系。红军初创时期,我们党就明确提出工农武装离不开工农群众,为我军规定了做群众工作的任务,制定了严格的群众纪律。毛泽东在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时,对红军官兵讲述了“军队与工农群众如鱼之于水”的道理。《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红军是“为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并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才去打仗的”,否则就“失去了红军存在的意义”。在长期实践中,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行军政一致、军民一致的原则,保持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和血肉联系,不断巩固和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型军政军民关系,为我军发展壮大、披坚执锐、无往不胜提供了可靠保证。

广泛开展拥政爱民、拥军优属活动。1943年,陕甘宁边区的部队和地方分别开展了“拥护政府、爱护人民”和“拥护军队、优待抗日军人家属”的运动,自此“双拥”活动蓬勃兴起。在不同历史时期,适应时代和事业发展新要求,不断拓展和创造“双拥”活动的新形式、新途径,推动“双拥”工作步入经常化、制度化、机制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深入开展军民共建与和谐创建活动,创建“双拥”模范城(县)活动取得丰硕成果,不断巩固和发展了军政军民紧密团结、相互支持的良好局面。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著名论断,强调“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充分动员和坚决依靠人民进行战争,军政军民团结一心、患难与共,铸成了“一切为了前线胜利”的坚定意志,形成了广大群众踊跃参战、全力以赴支援战争的生动局面,为克服一切战争困难、夺取战争胜利创造了根本条件。陈毅曾形象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人民军队无敌于天下的制胜之本、力量之源。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传承和弘扬军政军民团结这个宝贵的红色基因,是推进国防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时代课题。


(二)

文化的价值蕴含于先进性和独特性之中。军政军民团结作为我党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明确的价值取向,构成国防文化的厚重底蕴和目标指向。必须充分认识军政军民团结的价值意义,增强发挥其强大政治优势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充分发挥人民战争整体威力的重要内在支撑。人民战争永远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最大法宝。历史实践表明,军政军民团结为把人民群众充分动员、组织起来,把蕴藏于社会的战争资源和潜力更好利用、挖掘出来,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情感基础。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仍将是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战线密切配合的全民性战争。要把广泛的社会力量转化为整体战争能力,把经济、科技实力转化为现实军事能力,把人民群众的创造力转化为战争制胜能力,就必须把握新的时代特点和要求,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聚力创新发展人民战争新的实现途径,构筑起全民国防的铜墙铁壁,让这一政治优势成为最大限度展现人民战争整体威力的有力支撑。

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重要政治保障。富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在我国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国家安全和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必须在更高起点和层次上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统筹谋划、兼容发展、协同推进。军政军民紧密团结、同心合力,对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只有充分发挥军政军民团结的政治优势,才能增强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内生动力,强固构建军民一体化战略体系和能力的根基,形成共同开创强国强军事业新局面的强劲势头。

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的重要政治基础。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事业。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需要凝聚起举国上下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政军民齐心协力,加快把国防科技、武器装备、人才培养、军队保障、国防动员等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共同落实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各项任务,进一步加强资源统合、力量整合、体系融合、政策集成,才能为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三)

团结出力量,众志兴伟业。弘扬军政军民团结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深层次上就是从价值观念、制度机制、实践路径等层面构建国防文化的新模式,进而以文明道、以文化人,凝聚起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磅礴伟力。

聚力加快完善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体系。把军政军民团结的威力贯穿到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体系建设的全过程,形成军地齐抓共管、各方通力协作、全民踊跃参与的推进态势,打造适应强国强军时代要求的国防教育文化和国防动员文化。坚持用深化改革、创新驱动的思路办法,着力解决制约体系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从凝聚国防意志、强化国防观念入手,在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创新运行机制上求精进,在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创新制度设计上求深化,在运用现代科技和融合媒体、创新方法手段上求突破,在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工作落实落细上求实效,形成独具特色、彰显优势的观念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全面提升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体系建设水平。

聚力推动“双拥”活动取得更扎实的成效。坚持在“双拥”中密切军政军民关系,通过增进军政军民团结把“双拥”引向深入,让“双拥”成为更加亮丽璀璨的国防文化品牌。军队要勇于承担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积极为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政策拥军、科技拥军、智力拥军、服务拥军的力度,落实好各项优抚安置政策,积极配合部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党政军民团结奋进,合力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精准扶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等工作,推动“双拥”向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发展,不断谱写军民鱼水情的时代新篇章。

聚力打造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格局。坚持把军政军民团结作为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深层动力和关键举措,构建先进理念引领、体系运行顺畅、主体活力迸发的融合发展文化,使国防文化创新成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强力“推进器”。军地团结一致、主动作为,在推动重点领域融合上聚向发力,在破解突出矛盾问题上协力攻坚,在科技、人才兼容发展上共谋突破,在落实各项规划任务上协同推进,加大体制机制、政策制度、发展模式、实现途径的创新力度,加快形成军民融合发展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协同创新体系、政策制度体系,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军民融合,不断开创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


责任编辑:廉颖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