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军事广角>>军事广角>>
“暗度陈仓”巧送装
发布时间:2019-03-10 12:28 星期日
来源:解放军报


本报实习记者 邓东睿 通讯员 洪海东 许蒙蒙

初春时节,夜色下的密林深处,火箭军某团红蓝对抗演练激战正酣,双方围绕“特装”运送展开攻防。此役,“蓝军”势在必得——他们早已摸清“红军”运装车的体态特征。

很快,一辆运装车暴露在“蓝军”的侦察之下,凭借与“红军”多年的交手经验,他们判定:如此轻易就能发现的目标,必是“红军”的诱敌车。果不其然,在战场另一头埋伏的“蓝军”,也在密林深处发现一辆若隐若现的运装车。

“不管是不是调虎离山,宁可错杀,不可放过!”“蓝军”指挥部当即下达命令,对“红军”两辆运装车进行打击。岂料,战罢归营,本以为大获全胜的“蓝军”却被告知:“红军”的“特装”已经成功抵达战场,圆满完成任务!

“这怎么可能?”看着“蓝军”指挥员满脸疑惑,带领官兵顺利完成此次秘密任务的该团二站教导员胡松山道出原委:被炸毁的两辆特装运输车都是佯动车,真正的“特装”被藏在一辆普装运输车内运往战场。

原来,由于常年对抗演练,有的“蓝军”甚至比“红军”更熟悉特装运输车。于是,常吃败仗的“红军”想出一个办法:将一辆普装运输车按照战标要求,改装成披着“普装皮”的特装车。

没承想,这辆车一上场就发挥奇效,竟在“蓝军”的眼皮底下,大摇大摆地开到了目的地。

“打仗是没有固定套路、标准答案的学问,要常思常谋常变……”复盘讲评会上,团参谋长汪伟的一番话引起官兵们的深思。


采访感言

此次演练,不禁为“红军”勇于创新叫好。更值得称道的,是“红军”胜利的关键——巧妙利用“蓝军”的惯性思维打了一场翻身仗。

故事虽小,却可管中窥豹:演练甚至是未来战场中,一切套路、习惯都有可能成为对手反制的破绽。比如,二战时期,美国大兵习惯在战场捡战利品,于是敌人在战利品下面连上了炸药引线。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当前练兵备战中,有些单位习惯于按脚本练、照套路走,缺乏变数。然而,世界上没有两场完全相同的战争,所以必须紧盯对手、紧跟态势去分析研判,多想一想对手会怎么样、战场会怎么样,只有这样,备战打仗能力才会更进一步。


责任编辑:廉颖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