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打好投资消费稳定增长攻坚战——

推动县域消费提质扩容

2025-08-01 16:48:20 来源:《宁夏日报》 -标准+

县域是重要的消费市场,也是关键的生产要素供给地。突出全方位扩大内需主动力,奋力打好投资消费稳定增长攻坚战,推动县域消费提质扩容是重要一环。释放县域消费潜力,不断丰富县域消费供给,是当前经济形势的迫切要求,也更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促进农民收入水平提升,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一是要多渠道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建立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立足宁夏“六特”产业、文旅资源和民俗特色,拓展产业链、延伸价值链,做强乡村产业,打通富民增收通道。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持续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实施农产品“三品一标”行动,促进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消费。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民宿经济,强化产业联农带农。同时,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就业,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育体系,不断提升农村居民消费能力。二是要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农民工服务保障。推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发展完善,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医疗、养老、教育等制度的可持续性,减少农村居民的后顾之忧,增强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潜力。同时,加强农民工就业动态监测与劳动保障权益维护,不断改革和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县域整体消费环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县域消费提质升级的重要支撑。一是进一步完善农村水电路气信等公共基础设施,健全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利用机制,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二是强化流通设施服务能力,把商贸流通试点城市建设、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与“千集万店”改造提升工作结合起来,整合供销、交通、邮政等资源,在县城培育主题式商业,鼓励商业与科技、自然、艺术、体育、公园等联动,形成特色空间,优化消费硬环境;在镇区建设打造集购物、娱乐、休闲等业态于一体的镇商贸与物流服务中心。推进乡镇集贸市场标准化改造,进一步改善市场面貌。拓展休闲娱乐、小修小补等消费场景,更好满足农村居民日常购物、社交等需求。三是强化便民服务功能。支持龙头企业、服务机构共同推动乡村商业网点设施共建、服务共享,拓展代收代缴、助农金融、农产品收购等功能,提高便民服务水平。四是打造农村特色消费品牌。充分挖掘农村“土特产”资源,利用直播等手段,提供针对性产品设计、视频拍摄、文案策划、品牌推广等服务,培育农村特色品牌。

完善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打通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一是完善三级物流网点。建设改造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和乡镇快递物流站点,配备自动分拣线、新能源配送车等设施设备,提高物流配送效率。二是大力发展共同配送。深化邮快、快快、商快合作和县域客货邮融合发展,推进县有“共配中心”、乡镇有“共配集市”、村有“共配小店”,推行集约化配送,鼓励农村客运车辆代运邮件快件,逐步降低物流配送成本。三是鼓励发展即时零售。支持电商平台、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在具备条件的乡镇,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到家服务。提升电商、快递进村综合水平,支持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乡镇物流站点建设改造,增加农村零售网点密度。四是推动消费品下乡和以旧换新。开展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下乡活动,推动更多符合农村消费特点的产品下乡入户。完善家电维修和服务网络,拓展县城“互联网+上门回收”服务,促进家电以旧换新消费。落实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加快补贴进度、简化补贴流程。

推动新业态新模式下沉县城市场,深挖县域消费潜力。一是引导创新资源向县域流动。吸引符合县域消费特点的连锁品牌在镇村布局,引进餐饮、住宿、生活服务连锁品牌下沉县域提供服务,引导美容美发、家政服务、养老托育、小修小补等服务业态聚集,打造县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二是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推动主播走进乡镇大集、特色小店,引导农村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开展直播业务,发展“线上引流+线下消费”模式。三是培育县域消费品牌。鼓励融合型商业,打造购物、餐饮、亲子、社交、娱乐、健身等“一站式”服务新地标,满足全方位消费需求。四是促进城乡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深挖县域特色资源,发展农村集市经济,开展系列展销促销、文化演出、体育赛事等活动,鼓励各县(区)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举办村“BA”、村钓等特色乡村休闲活动。打造一批富有地域特色、文化氛围的“样板大集”“样板市场”,让乡村集市成为文化交流的新场景,带旺乡村经济。

[作者 王茜 系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第63期中青班学员]

(2025年7月31日《宁夏日报》)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