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从省定贫困村到国家3A级景区

“村道经济”让广东东源县下屯村华丽蝶变

2025-05-27 16:13:02 来源:《深圳特区报》 -标准+

下屯村航拍图。温思章 摄

5月25日是周末,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义合镇下屯村一早就热闹起来了,三五成群的游客顺着村道徜徉,空气混合着淡淡的稻香味、荷香味,还有微凉的泥土气息,十分惬意;村道边的庭院里,有村民已经捧出自家产的艾粄、鸡蛋、酸萝卜等土特产,供游客品尝挑选……这个静卧在东江边、如诗如画般的小村庄,是革命先辈阮啸仙的故乡,日前成功上榜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公布的首批3年来风貌变化最大的村落名单,这是东源县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乡村振兴的缩影。

曾经的下屯村因为自然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落后、集体经济薄弱,一度被列为原省定贫困村。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与“百千万工程”的持续发力下,这里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国家3A级景区的华丽蝶变,探索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特色路径。

这一切要从“村道经济”说起。近年来,东源县紧扣“百千万工程”发展脉搏,将农村道路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动脉”,全力发展“村道经济”。下屯村积极响应,以1.2公里观光村道为纽带,引导村民自主经营小餐馆、民宿,引入特色文创业态,并鼓励村民摆摊售卖土特产。这条环绕60余亩格桑花海的村道,周边商业形态不断丰富,摇身一变成为村民致富的“黄金通道”。

今年3月,下屯村格桑花海惊艳绽放,吸引大量游客纷至沓来,“村道经济”随之迎来爆发期。村民阮小苹返乡制作艾粄,生意火爆时单日营收达4000元;朱武芳利用闲置房屋开甜品店,月均收入超3000元;更多村民沿着村道摆摊,日赚数百元;环村游的趣味小火车单日营收最高达1.3万元。

“村道经济”还带动了农家乐、民宿等产业协同发展。“故乡里私房菜”老板娘李凤琼介绍,春天格桑花期餐厅单日接待量超20桌,餐厅也会优先采购村民农产品、代销土特产,形成“抱团发展、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如今,下屯村农家乐数量已增长至10多家,民宿1家,村民们无需再奔波圩镇,自家土特产在村里就能轻松变现。

据介绍,除了格桑花田,下屯村里还种植有荷花20亩、兰花50多亩、黄花风铃木1000多亩,全村800余亩的稻田更是无一抛荒,基本实现了四季花海、一步一景。

下屯村党总支书记阮蔼宜介绍,村里近年来不断完善游乐、住宿、研学等配套设施,延长文旅产业链,促“村道经济”向文旅业综合发展。村里不仅新增了趣味小火车,无动力儿童乐园预计“六一”节前后也可以开业;有1000多个床位的东源县“百千万工程”人才干部培训基地也在下屯村,成为当地民宿的有益补充;此外,村里还打造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出租给第三方,每年收租约10万元;2023年,这里还获批成为河源市中小学生红色研学基地。据统计,去年下屯村集体收入约68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13000余元。

除了经济发展,下屯村在村落风貌提升上同样成绩亮眼。作为一个古村落,该村对14栋古村屋进行了很好的保护,同时流转了约30亩统一规划新农村建设点;依托阮啸仙红色文化资源,通过维护故居、建设博物馆、成立文旅公司等举措,打造出完整的红色文旅产业链。“中国最美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十余项荣誉称号,见证着下屯村的蝶变。

(2025年5月27日《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海峰 通讯员 陈振敏)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