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浙江文成探索“银发直播间”来料加工新模式——

山村奶奶的流量密码

2024-04-15 16:44:40 来源:《温州日报》 -标准+

懵懵懂懂地,年过六旬的张彩花人生中第一次抓住了流量密码。

前不久,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巨屿镇组织辖区孔龙村60岁以上留守妇女进行培训,希望她们加入“银发直播间”项目,推广做中国结加直播卖货的来料加工新模式。张彩花是首批学员中最晚加入和开通直播间的,却第一个在直播中达到了超千人的流量。

全程指导这个项目的省巾帼共富工坊服务中心导师亓文娟说:在什么场景中直播,很重要。那场直播,张彩花身后的背景是马路。来来往往的人和车、真实而有生活气息的乡村场景,成为吸引观众进入直播间最大的理由。

乐于在直播中和人互动,也是张彩花的一大优势。做好一个中国结后,她会拿在手中、摆到手机镜头前问大家:“你们看,漂不漂亮?”赞马上就噌噌地上来了。

这份意外的收获,巩固了张彩花参与“银发直播间”的积极性。下播的时候,她会到隔壁还在直播的学员家转转、取取经。顺道掏出手机,让其他看热闹的人关注她的直播账号。

哪怕没有意外之喜,这种新的来料加工模式对留守奶奶们也有足够的吸引力。

做了一辈子家庭主妇的林爱华刚开始手生,编一个规格最简单的中国结都要花半个小时,但仍然坚持开播。还特地新买了一个钟,挂在直播支架和补光灯正上方墙上,督促自己每天播够两小时。

另一位学员潘美凤,则摸索出一种提高自己手作效率的方法:把做中国结的工具绑在小板凳上,根据需要转动板凳,让绳结始终保持在最顺手编织的方向。她甚至会凌晨起床收拾家务,然后在早上7点开播,确保一天中优先完成打卡。

奶奶们的热情,给这个新推出的项目开了个好头。

今年,巨屿镇联合由省妇联、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等单位共同设立的省巾帼共富工坊服务中心,结合当地留守妇女年龄、劳动意愿等实际情况,创新开展“银发直播间”。在镇长张艳晴看来,探索这种来料加工新模式,不但带动山区群众增加收入,也丰富了乡村妇女的生活。

订单来源是稳固来料加工产业的重中之重,好在文成籍能人在义乌从事小商品生产销售的很多,那里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厂家也急需有规模而稳定的来料加工劳动群体。

“银发直播间”的另一个优势,是有党委政府、妇女组织等牵头引导、居中协调。一方面,能更广泛发动留守妇女参与;另一方面,订单需求量大的厂家,也更愿意借助这个平台投入资金、开展技术培训。此外,项目的非营利性质也能为参与来料加工的留守劳动力争取更大的利益。

“银发直播间”还推出一套具有吸引力的三重报酬机制。除了厂家收购和直播间卖货按比例分成外,每个参与培训并学成出师的妇女,都可以自己当师傅发展其他妇女加入。

奶奶们只要每天播够两小时,每个直播账号每月发放600元补贴,连补3个月;奶奶们每发展一个徒弟,师傅就能获得一定金额补贴。这些补贴,都由当地能人出资。

记者手记

这道光,叫“新来料加工”

一直以来,来料加工在促进乡村振兴、带动山区留守群众就业增收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但发展至今,传统来料加工遭遇“天花板”,出现供需对接困难、劳动者技能提升有限、群众增收渠道单一等问题。

打破增收“天花板”就需要发展新来料加工。这种新,体现在培育新中介组织,顺畅供需渠道。一方面可扶持有规模的民间经纪人做大做强,推动他们向工作室甚至工厂化方向发展,具备开拓上游订单、掌握终端信息、初级设计研发等能力。另一方面可引导基层组织、有党委政府背书或支持的非营利性组织,介入来料加工中介市场,大范围跨区域开展供需对接,并借助平台公益属性为劳动者争取更大利益。

这种新,还要体现在拓展新业务、新渠道上,特别是嫁接电商、直播等新媒体思维。通过新渠道,既可以为产品拓展更多销路,让劳动者获得更多额外收入,还能促使劳动者掌握更多新技能,更有市场竞争力,巨屿镇“银发直播间”就是值得推介的案例。

(2024年4月14日《温州日报》记者 张睿 通讯员 包永强 实习生 赵丹 黄昕)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