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闲地变宝地 一地生多金

林果产业美了乡村富了乡亲

2024-02-27 15:28:19 来源:《内蒙古日报》 -标准+

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从建强基地、延伸链条、培优主体、创建品牌、科技支撑等方面协同发力,着力将林草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各地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林草产业总产值为835亿元,较2022年增加232亿元。

在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老牛湾镇新窑上村,内蒙古博煜农林牧开发有限公司租用荒山荒地开发林果产业,打造形成2500余亩冰棠庄园。庄园里一排海棠果、核桃、苹果、香梨等树木在白雪覆盖下依然生机盎然。过去的荒山荒坡,如今成了“聚宝盆”,经济林果种植、采摘、加工等产业,带动当地村民实现了增收。

2023年,呼和浩特市林草局围绕构建“5+4+3”现代林草产业体系,争取国家、自治区林草产业资金1167万元,重点扶持草种业、林果、林药、林菌等4大特色林草产业,推动林草产业化发展持续向好。全市林草总产值达85.15亿元,相比2022年增长52亿元,涨幅达到157.6%,在全区12个盟市中排名第四,取得近十年来最好成绩。

与清水河县相邻的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以《准格尔旗林果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推动联结老百姓利益,新增经济林9.28万亩,促进农牧民增收。截至2023年底,全旗种植沙棘93万亩,山杏90万亩,苹果3万余亩,梨、桃、李、红枣3万余亩,在全区率先完成百万亩经济林目标。

巴彦淖尔市在乌拉特后旗、磴口县沙区大力推广梭梭林接种肉苁蓉产业;在临河区、杭锦后旗、五原县河套灌区,集中力量高标准打造梨、鸡心果产业;在阴山山旱区发展药用酸枣特色产业。“三区三链”布局,使巴彦淖尔沙区、河套灌区、山旱区各具特色,既相互独立又协同联动,形成规模优势,实现经济林产业一体化发展。在高标准发展经济林产业的同时,美了生态、富了餐桌。

阿拉善盟依托丰富的沙生植物资源,夯实产业基础,大力培育龙头企业,聚力打造以梭梭-肉苁蓉、白刺-锁阳种植系列产品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的生态沙产业链,着力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果。

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亮点频现。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利用灌木平茬剩余物,发展灌木饲料颗粒和生物质燃料颗粒加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乌兰浩特市开展樟子松嫁接红松,成活率达85%。赤峰市喀喇沁旗林下赤松茸种植面积达3500亩,每亩经济效益3万元,辐射带动当地群众2000余人务工就业,人均收入1万余元,带动地区产值增加近亿元,已成为华北地区赤松茸最大产地。

目前,内蒙古已形成东部地区苹果、沙果、榛子等特色林果,木材进口与加工,林下食用菌,苜蓿、羊草饲草种植产业,林草中药材和森林康养产业等;中部地区沙棘、海棠果等小型林果业,灌木饲料产业,沙打旺、冰草等生态草种繁育产业,草原观光旅游产业等;西部地区肉苁蓉、锁阳等沙生中药材产业,梨、葡萄等特色林果业和沙漠观光旅游产业等主要产业。特色林果、草产业、林草中药材、森林食品、生态旅游与康养产业为主的林草产业体系,正在向特色化、优质化、多元化迈进。

2023年,内蒙古编制《内蒙古自治区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科学引导全区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首次将林草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统筹谋划,草产业链被确定为新增重点产业链,全区各类饲草料产量同比增长8.9%。同时,落实中央和自治区财政资金等4亿多元,支持80余万亩特色林果、木本粮油、乡土草种基地建设。自治区财政林业产业化资金从1150万元增加到5000万元,巨大的资金投入在引导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全区共有各类林草企业1000多家、合作社590余家,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2个,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31个,国家森林康养基地2个,国家林草产业重点龙头企业16家,自治区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9家,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8家。分布全区的各类林草、林果产业集群推动内蒙古自治区林草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2024年2月27日《内蒙古日报》王林喜)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