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山东邹城:全面推进司法所“规范化正规化数字化”建设

2024-01-02 16:15:28 来源:法治网 -标准+

近年来,山东省邹城市司法局深入落实省司法厅“规范化正规化数字化”建设部署要求,坚持创新驱动、突破传统模式,按照一所一品牌,一所一故事的创建思路,以全面融入镇街共促、共建、共享“三共”为抓手,着力突破五大工程,形成了具有邹城特色的司法所“1135”工作体系,有力推动了“三化”建设。目前,全市16个司法所均达到济宁市五星级标准。

以业务提高、服务提升,实现规范化

一是法治同行强基工程。把孟子“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法治思想、孟母“三迁择邻、断机教子”的法治理念和乡土文化中“和”文化、诚信文化等法治元素,融入到司法所普法进程中,形成了覆盖邹城全域的“两带五区”法治文化体系,用文化涵养法治取得明显效果。

二是服务发展护航工程。始终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创新“8小时之外工作法”,实现人民调解工作24小时“不打烊”;发挥专业优势,依法引导、用法解决,让群众“事解心宽”;面对群众“三个平台”反映的问题,自觉形成“履职清单”,依法依规解决好群众合理诉求。

三是改革创新赋能工程。创新实施“党建铸魂+红色执法”,各司法所形成党建赋能、普法先行、数据支撑、监督联动、融合治理“五位一体”工作格局,深入开展“伴随式”执法监督、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等活动,全国行政执法监督培训班在邹城举办。

四是安全稳定筑基工程。开展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对象隐患排查等专项活动,从排查走访、信息核查、动态研判、教育帮扶等环节落实好各项监管措施,实现社区矫正对象无脱管漏管和再犯罪。

五是队伍建设铸魂工程。面向社区优选72名人员充实进司法协理员队伍,开展思想政治、法治文化、业务精练、为民服务教育,提升素质、增强能力,成为司法所工作高质量开展的新生力量。

以硬件提标、软件提质,实现正规化

一是高标准推进阵地建设。去年邹城新建司法所4个、改扩建司法所5个、优化功能布局7个,其中凫山街道投入100万元建成了面积500平方米的标准化司法所;唐村镇投资300万元,建成的新所业务用房由原来的140平方米升级到1300平方米,极大满足了各类业务需求。目前,全市司法所业务用房均达到480平方米。

二是高水平配置工作人员。积极争取市、镇(街道)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重视支持,用足用好政法专项编,连续招录10名有专业背景的高学历年轻公务员,充实到司法所一线。目前,16个司法所长全部为大学及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2人,法学相关专业11人,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3人。

三是高起点提升人才素质。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服务”,实施“班子领航”“中层远航”“青年启航”计划,创新开展“对标先进再出发”“结对传帮带”“司书·悦享”等活动,同时实行“四本台账”调度和双百考核制度,今年以来组织开展专题业务培训30余期。

以法治上云、数字下所,实现数字化

一是制作“线上云普法”情景剧。聚焦当前社会热点,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作用,创新推出“人和”普法小剧场,将纠纷调解、文明创建、普法教育、法条解读相结合,再现生活场景,拍摄法治微视频、法治微动漫、普法文艺作品55期,提升普法宣传教育对群众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实现智慧普法,被学习强国、山东调解等媒体刊发。

二是推广“指尖上的普法”。市司法局微信公众号推出“邹城普法”专栏、邹城政务网开设“普法与依法治理”专版、“邹鲁融媒”APP增设“邹城普法”政务号,各部门单位公众号不定期推送普法专刊,将各类法律常识、典型案例、法律咨询等依托微信公众号、微博、微视频等平台推送至群众手机上,开启“指尖”普法新模式。

三是推行“网上办案+移动执法”平台和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监督平台应用。目前,全市55个行政执法部门行政处罚案件均在行政执法网上办案平台和移动执法APP手机端操作,实现了行政执法案件全流程监控、全过程记录。列支60万元专项资金,为各镇街统一配备移动执法胸卡式执法记录仪、蓝牙打印机、数据采集站等“三件套”,推动行政执法监督向镇街基层延伸,真正实现“智慧赋能”全域覆盖。(山东省邹城市司法局 段文浩 张成)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