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莫让乡村短视频变了味

2023-11-20 15:56:04 来源:《江西日报》
分享:
-标准+

近年来,各类短视频平台发展得风生水起,眼花缭乱的短视频更是充分占据了乡村市场。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樵村渔浦,“老铁666”“抖音神曲”的声音此起彼伏,在各大社交媒体上,乡村元素已成为短视频的流量密码。一批“新农人”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乡村的田园风光、特色美食、传统手工艺等,向大众展示了多姿多彩的乡村生活与乡村文化,吸引了大批粉丝,唤醒了大家对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也成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的信息桥梁。

数字化浪潮之下,网络短视频凭借自身“短、平、快”的技术特性与传播特点,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一些农民朋友通过拍摄短视频展示自己的生活、文化和特色农产品,不仅催生了一批乡味十足的农民网红,增加了农民收入,还让更多人了解到了乡村的美好。可以说,乡村短视频已经成为农村网民进行自主表达、追求社会身份认同、传播乡村文化的有效载体,也为乡村文化传播提供了全新的渠道。

然而,在乡村短视频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随着平台和机构涌入,在商业利益驱动下,有些“网红”为了迎合而迎合,发表的短视频过于注重娱乐性和猎奇心理,让乡味变了味,充满了铜臭味,甚至有些短视频出现了庸俗、低俗、恶俗等“三俗”内容,污染了网络空间,给乡村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

充满乡味的短视频之所以能够“出圈”“爆火”,原因在于乡村独特的乡土风情、淳朴民风,是中国人心底抹不去的乡愁、割舍不掉的情愫。如果让那些俗不可耐的乡村短视频大行其道,就会让乡村在一时繁荣的短视频狂欢中迷失,不仅不利于乡村文化振兴,更会丢掉乡村文化的本色,让乡村成为“三俗”文化的垃圾场,使人心生厌恶。如此短视频即便再火爆最终也只能昙花一现。

乡村短视频有农味更要有品位,坚决做到反“三俗”。首先,要挖掘乡村文化。好的短视频不仅要有好的拍摄技巧和画面效果,更要有好的内容和文化内涵,乡村短视频不仅要展示乡村风物,多拍摄乡村风光、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更要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和特色,强化细节与环境的呼应、人与自然的融合,给观众以清新、亲切、自然的观看体验,唤起更多人的乡愁,增加对乡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其次,要多些乡村表达。一些好的乡村短视频由于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让乡村之美有了文化的厚重感和艺术的精致感。比如,有的短视频描绘幽静山村的四季流转、辛勤劳作、一日三餐,捕捉晨昏的细节之美,进一步渲染了文化氛围和田园意境,这些做法都值得借鉴。乡村短视频只有多些乡村表达,让农民朋友善于通过短视频讲故事、话乡村、聊风物,才能提升品味,赢得观众。最后,要加强监督管理。相关部门要及时健全法规制度,严格执法,加强监督,对短视频行业进行规范管理和监督,引导平台和机构主动承担主体责任,走好新媒体时代的群众路线,并通过举办短视频大赛、评选优秀短视频等方式,鼓励吸引广大用户的参与、分享,生产出更多反映时代特征、群众呼声的高品质的乡村短视频。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更多人喜欢乡村、支持乡村,把乡村的美好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2023年11月20日《江西日报》袁浩)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