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破解肉牛养殖四大难题 为乡村振兴添“牛劲”

——广西天等多措并举提高特色肉牛品牌影响力

2023-11-14 17:12:04 来源:《广西日报》
分享:
-标准+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天等县把肉牛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之一,勇于克难攻坚,努力破解肉牛养殖资金紧缺、技术受限、饲料不足、销售不畅四大难题,走出了一条肉牛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振兴之路。目前,天等县建成了肉牛养殖小区137个,肉牛养殖户1.58万多户,带动脱贫户6000多户养肉牛,全县肉牛饲养量达13.77万头,肉牛饲养量在崇左市排名第一。2022年,驮堪乡荣获国家级产业(肉牛)强镇的荣誉称号。

出台政策扶持 破解养殖资金紧缺瓶颈

加大财政资源统筹力度,天等县通过出台政策补贴、金融扶持等举措帮助肉牛养殖企业、农户解决资金困难,破解养殖资金紧缺瓶颈。出台优惠政策进行补贴,减轻群众负担。先后出台《天等县加快牛羊养殖业发展实施方案》《天等县2023年加快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8项优惠政策,对养牛农户、规模化养殖场实施财政奖补,给予重点扶持,目前累计发放各种补贴9827万元。创新肉牛活体抵押方式,解决融资难题。天等县深化银保联动,创新“牛脸识别+银行+保险”模式,通过牛脸识别App,拍摄数张多角度的牛脸照片,构建活牛AI面部识别数据3D数据组,生成每头牛唯一的生物特征数字身份,同时建立牛脸ID(唯一识别码)数据库,实现对牛群养殖的电子化管理。开发肉牛养殖电子保险,破解活体承保理赔难题,为养殖户提供保险和“活体抵押”,有效纾解养殖户无抵押物融资难题。截至2023年8月,养殖户通过肉牛活体抵押获得贷款4900多万元。村集体资金注入,破解资金难题。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村民合作社+养殖能人+基地”的模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产业,由各村村民合作社投入资金,养殖能人提供技术保障,饲养成本及其他管护费用由养殖能人负责,所获得的收益金按一定比例分成,目前,村集体注入肉牛养殖资金1486.07万元。

强化技术指导 破解养殖技术受限瓶颈

与龙头企业合作,解决养殖技术难题。引进北京华昊集团、广西四野牧业有限公司、吉林澎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大力推进“政府+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企业在提供种牛、饲料、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最后保价回收或上门收购,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进行牛品种改良,提高群众养殖水平。天等县加大投资力度建立县级肉牛品改中心、乡镇区域品改站和乡村品改点,全县基本形成以县级肉牛品改中心为核心,乡镇品改站为主体,村级冷配点为基础的县乡村三级肉牛品改网络,在开展品种改良时采取技术员手把手指导的方式指导群众品种改良,提高群众养殖水平。目前,天等县共有优质种牛改良本地母牛6000多头,引进优质安格斯、西门塔尔等纯种母牛5000多头,开展人工授精母牛10220头。开展集中饲养,培养农村养殖人才。建立集中养殖小区,采取“统一管理、统一饲养、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的方式,鼓励农户将自家散养的牛进行集中饲养,通过师傅带徒弟“葡萄式”串联发展,带动千家万户发展养牛,不仅解决了养殖户无技术、无地、无门路等问题,同时实现了人畜分离,提升人居环境,改善乡村风貌。目前,养殖量5头以上养殖户2900家,10头以上养殖户640家,存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养牛场11个。

整合各方资源 破解养殖饲料不足瓶颈

政府引项目提升秸秆饲草利用率。积极筹措国家肉牛肉羊增量提质项目资金(2023年南方省份种草养畜项目)1544万元,实施南方省份种草养畜项目建设,扩大高产牧草、玉米秸秆等优质饲草料种植面积,不断提升秸秆饲草利用率。企业收秸秆提高扩大种植面积。通过政府牵线搭桥,北京华昊集团、广西四野牧业有限公司、天等县天牛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企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青贮玉米收购合同,通过订单收购模式,提高农户收益。目前,天等县全株玉米种植面积约2万亩,年均收贮饲料6万多吨,带动农户增收1500多户。加大补贴力度,农户种植提高收益。大力推进国家粮改饲项目示范县建设,在乡(镇)建设13个青储饲料加工车间,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0万元购买全株青贮玉米种子向农户免费发放,对年加工秸秆、牧草达1万吨以上的饲草加工种植企业每吨补贴20元。目前共收储加工农作物秸秆3.5万吨。对连片5亩以上种植青贮全株玉米和优质牧草的新型经营主体进行补贴,截至2023年8月,全县共种植全株青贮玉米3.5万亩,共补贴2023年第一批牧草种植、青贮池奖等资金40.3万元。

筑牢服务屏障 破解销售不畅瓶颈

建设交易市场提升交易量。不断拉长肉牛产业链供应链,四野牧业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新建一个集“秸秆回收+肉牛繁育+交易屠宰+食品加工+固废处理”于一体的产业园。天等县兴宏牲畜交易市场投入运营以来,累计交易量达3.55万头,成为崇左市最大的牲畜交易市场,全县肉牛产业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格局,2023年全县能繁母牛存栏2.68万头,出栏肉牛1.77万头,销往南宁、百色、贵州等地,总销售额2.4亿多元。发展本土特色牛菜馆解决群众增收问题。借助广西中共党史教育基地——驮堪乡立屯事迹博物馆、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都康乡岩林庄等地发展牛菜馆等特色菜馆,游客在游玩后品天等牛肉风味,不仅解决了肉牛销路的问题,也解决了当地30多名群众就业增收难问题。加强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天等县还通过富硒牛肉产品生产,冷鲜牛肉、以及肉牛屠宰的副产品(牛皮、牛骨等)开发利用,提高肉牛产业附加值,优化牛产品结构,做强产品精深加工,提高特色肉牛品牌影响力。

(2023年11月14日《广西日报》黄丽兰 刘德康)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