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广西河池:创建庭院经济示范村屯超千个

2023-10-18 17:10:31 来源:《广西日报》
分享:
-标准+

“我们通过利用农户院落空间、房前屋后和村屯周边闲置自留地,因地制宜谋划庭院经济,让闲置土地聚点成线、串线成片,特色产业连线成带,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和振兴活力。”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覃家旺介绍,“截至今年8月,全市统筹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约8000万元投入庭院经济发展,共创建庭院经济示范村322个、示范屯683个。目前,全市实施庭院经济示范项目113个,投资超3000万元。”

10月初,已是秋末时节,但位于宜州区德胜镇围道村板寻屯的桑园依然翠绿,许多蚕农还在养今年的最后一批蚕。该屯利用农户院落实施小蚕共育,打造小养殖园、小作坊等庭院经济,带动周边群众发展养蚕。今年,该村桑蚕专业合作社有养育小蚕户20户、养育技术员350余人,桑园面积1005亩,蚕房面积1.2万平方米,年养育小蚕15万张,产值2250万元。

河池市大力发展“微经济”,依托当地资源禀赋,积极创建庭院经济示范村、示范屯,通过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周边群众不断发展壮大乡土特色产业,逐步打造“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如都安瑶族自治县依托国家级农业产业园示范带动,统筹整合各级财政衔接补助资金、涉农资金1900万元用于发展庭院经济,并通过“小额信贷”“富民贷”“牛羊贷”、创业担保贷款等金融信贷资金支持庭院肉牛养殖,目前,全县庭院肉牛养殖户1.7091万户,存栏牛11.45万头,户均增收万元左右。

该市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强化庭院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与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相结合,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结合乡村建设对庭院进行“微改造”“微提升”,全力推动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推动特色产业遍地开花。

“我们龙岸镇珠江村充分发挥黑木耳种植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带动200多户群众利用农村房前屋后、屋顶院落种植黑木耳,户均年增收7000多元,使庭院闲置‘方寸地’变增收‘致富园’。”罗城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

秋收农忙刚过,都安地苏镇丹阳村脱贫户韦荣辉户家里堆满了藤编。韦荣辉白天到厂里上班,下班后把材料拿回家进行手工编织,藤编虽小,却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在家进行编织,既能照顾孩子和家庭,又能提高收入。”韦荣辉拿起几个成品欢喜地说,“去年我们家通过藤编产业家庭增加收入近6万元。”

鼓励家庭开办“微工厂”,成为河池促进群众稳定就业增收的重要举措之一。各地依托民族特色资源禀赋和独特产业发展优势,以公司、合作社或者能人为主导,为农户提供生产原料、技术指导和成品回购服务,大力发展“微车间”、小商铺、“微工厂”等,打造竹藤草芒编织、民族服装、民族乐器制作等庭院特色手工业,有效带动周边群众稳定就业增收。南丹县4个大型易地搬迁安置点的30多户搬迁户开办小商铺,60多户搬迁户在染坊、铜鼓坊、陀螺坊的带领下,参与或自主发展瑶服、苗服、铜鼓、皮鼓、陀螺等手工业,实现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2023年10月18日《广西日报》记者 廖庆凌 通讯员 吴青霏)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