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发展特色产业 赋能乡村振兴

2023-08-08 16:26:33 来源:《甘肃日报》
分享:
-标准+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甘肃省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要立足实际,发展特色产业;开拓思路,转变发展理念;协同发力,加强基础设施;多措并举,推进科技创新;深化改革,用好金融资源。

立足实际,发展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发展是乡村发展的生命力所在。甘肃省具备“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建设高原夏菜、马铃薯、苹果、中药材、牛羊肉等“甘味”特色农产品品牌体系,打造百合、花椒、油橄榄等“小而特”的电商品牌,夯实特色优势,深挖市场消费需求。融合农文旅,积极推动全省乡村自然资源、文化价值、生态环境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充分挖掘和释放乡土资源的潜力和效用,贯通产加销,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甘肃省乡村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田园风光,蕴含了多元的乡村生态价值。自然生态保护、特色产业发展、乡村经济增长与群众增收等要有机结合、融合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开拓思路,转变发展理念。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改变传统农业发展思路,引入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科技、现代管理方法“武装”农业。一是推广农业科技与农业机械应用。促进农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模式改革,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二是加强农业产业链整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比如加强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协同发展,推动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闭环。三是利用好社会资本助力农业优势资源开发。通过开展特色农业、农产品招商引资活动,引进农业产业投资,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引导资源要素和各类企业向园区集聚。

协同发力,加强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抓手。目前甘肃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与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要求和广大农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相比仍有差距,应继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升乡村生产力水平。一是加强农村交通建设。乡村交通基础设施是公益性最强、服务人口最多、覆盖范围最广的建设项目,实现城乡交通一体化,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举措。二是加强乡村新能源建设。推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建设,保障农村电力供应稳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为乡村产业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加强乡村智慧化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数字乡村,拉平城乡数字鸿沟,改造提升传统农业,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多措并举,推进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发展是支撑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柱。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有利于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一是推进农业科技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建立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引导和资助一批科技创新团队围绕乡村产业发展需求开展重点攻关,加快新品种新工具新产品的研发应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二是实施农业关键技术联合攻关行动。推进科技企业与农业的合作,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层次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促进技术创新和农业产业升级。重点解决农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如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链的对接等。三是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构建完善的农业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建立农业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完善成果转化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农业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深化改革,用好金融资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对农村金融的需求在当前乃至将来一个时期更加多元化,进一步加深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金融对乡村产业振兴的支持和促进作用,是推进甘肃省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一是要继续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逐渐规模化运营的新型农业主体需要更加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为此,促进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多类型金融机构分工协同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保证各类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区域布局合理,服务重心下沉,满足多元化、差异化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二是要利用好金融政策更好地支持乡村产业振兴,健全政府投资与金融、社会投入联动机制,鼓励将符合条件的项目打捆打包按规定由市场主体实施,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按市场化原则更多投向农业农村。三是鼓励和支持农村金融创新。鼓励金融机构结合农业生产周期长、风险大、见效慢等特征,创新设计和提供符合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持续拓宽涉农贷款抵押物范围。

(作者 安媛媛 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副教授)

(2023年8月8日《甘肃日报》)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