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陕西榆林:“羊产业”成为“领头羊”

2023-07-11 15:23:01 来源:《衢州日报》
分享:
-标准+

6月27日至28日,以“全国‘三农’媒体聚焦乡村振兴的榆林实践”为主题的调研采访团,走进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湖羊养殖基地、横山区的陕北白绒山羊科学养殖示范基地等地。记者了解到,这两地有个共同的发展问题:当埋藏在地下的资源被挖空后,经济如何实行可持续发展?

两地给出的答案是产业升级与生态环保“双轮驱动”,积极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榆阳区加快推进百万只“湖羊”全产业链基地建设,引进原产于我国太湖地区的湖羊,成为当地发展特色农牧业的“拳头产业”。横山区通过“三产”不断融合发展,如今陕北白绒山羊产业已成为首个富民产业,也是百姓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养殖户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来自羊产业。

特色培育下好品牌棋

除了喂羊的时间,横山区马家梁村村民马增瑞平时看不见自家的羊。6月27日中午,马增瑞从家里出发,走上一两公里路,去自己的“专属羊场”喂羊。

“最初的养殖没成规模,现在有了标准化养殖小区,我们把养殖规模扩大了,养了140多只。”他说,现在的羊只要一肥,就可以出栏,根本不愁卖。而且整个生长期,还可卖羊绒羊毛,一年下来,收益能达20多万元。

马增瑞是横山区广大养羊户的缩影。截至去年底,横山区羊的饲养量达到280.2万只,实现产值14.6亿元,建成存栏2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家庭牧场)475家、万只养羊示范村30个、10万只以上养羊大镇6个,注册相关商标8个。“横山羊肉”早已成为当地亮眼的名片。2010年,横山羊肉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马家梁村是远近闻名的养羊大村。近年来,马家梁村养羊日趋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化,在陕北白绒山羊培育发展壮大方面,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我们这个养殖小区采取的是政府奖补、农户自筹和企业投资的模式,有效带动了民间资本进入,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更多活力。”横山区羊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王瑞环说,养殖小区在技术上背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知名院校专家组成的“专家工作站”,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分户饲养”的模式,在保证产业规模的同时,又兼顾了个体户经营的灵活性。

“三产融合,走现代化之路是我们发展陕北白绒山羊产业的原则。”王瑞环说,“围绕养殖小区的建设,可以看成是‘二产’的进步,陕北白绒山羊本身作为‘一产’的不断升级也很重要,这些都是相互关联的。”

科技赋能 完善产业链

一栋栋高标准圈舍如梯田般层层叠叠,场景壮观;圈舍设备先进、干净敞亮,成群的羊儿在“小院”内闲庭信步;养殖专家亲自配比“营养餐”,产学研为发展插上“翅膀”……榆阳区牛家梁镇常乐堡村地域广阔、水草丰美,全国最大单体湖羊养殖项目——上河集团常乐堡15万只湖羊养殖基地便坐落于此。

榆阳区坚持规划先行,产业化发展。该区不仅出台“榆阳湖羊”全产业链基地建设实施意见,还成立工作专班,全力推进湖羊产业化发展。

15万只湖羊养殖基地项目,由上河集团投资建设,总占地面积1867.99亩,计划总投资6.5亿元,规划13个养殖区。目前,基地饲养基础母羊6万余只,实际总饲养量达12万只左右。

上河集团湖羊养殖基地副经理李晓慧介绍,养殖基地产生的粪污全部用于生产有机肥料,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基地带动周边农户在煤矿采空区闲置土地上种植饲草,形成采空区闲置土地有效治理与合理利用的新模式。李晓慧还透露,基地还与阿里巴巴合作开发“阿里云上河智慧养羊生态系统”,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实现了湖羊规模化、智能化、数字化养殖。

目前,通过“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基地主动与农户建立利益相关机制,与近20家湖羊产业合作社的农户达成合作协议,带动周边农民就业60多人,带动周边农户进行饲草种植2万多亩。

记者手记

因养羊而远近闻名,因养羊而山头变绿,因养羊而脱贫致富,如今,榆林市北部县区的村民依靠养羊获得了幸福生活。目前,当地已不再追求扩大养殖数量,而是在研究怎样将羊卖得更远,在扎实的产业支撑之下,如何打造更具核心竞争力的市场品牌,从而走可持续发展、品牌化推进的现代农牧业之路,让“一头羊”真正成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领头羊”。

榆林市“羊产业”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因地施策。特别是,不能看到其他地方发展某种产业好,便不管本地特点,盲目跟风或者一哄而上。我们应该做的是,各地要把握好自身的特点,找准自身的乡土风情,努力做好与本地地理条件相符合、相适应的建设规划,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发展本地产业,造福一方百姓。

(2023年7月11日《衢州日报》记者 傅剑青)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