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激活联农带农富农致富链

——广西蒙山县抓好创新驱动赋能桑蚕产业发展侧记

2023-06-14 17:34:35 来源:《广西日报》
分享:
-标准+

眼下,正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蒙山县第二批蚕茧上市时节,在该县新圩镇农业科技园区内,工人正忙碌地采摘蚕茧、称重、整理方格簇、装车运输,现场秩序井然。

“这又是一个丰收季。”蒙山县种养大户邓海红说,目前通过智能化种养桑蚕,效率是传统养蚕的18倍左右。这批蚕茧均价54元/公斤,产值5万多元,她的桑蚕园20多名工人,就是靠这小小的虫子增收致富的。

近年来,蒙山县充分发挥生态环境、气候条件、政策支持及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优势,将实施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结合,突出抓好创新驱动赋能产业发展,通过推广智能化养蚕设备,推进万亩蚕桑产业示范区建设和蚕桑资源多元化开发利用,激活联农带农富农致富链,取得了较好成效。

科技赋能“破茧重生”

“以前在家里养蚕,空间有限,加之桑叶产量不高,每批次只能养殖5至6张。现在在基地养蚕,每批次可养殖15张,单批次产值是之前的3倍多。”邓海红说,现在蚕虫投喂都是自动化,把桑叶放到机器上,一按按钮就能快速完成;基地还配备自动上簇、控温补湿、机械采茧等智能设备,养蚕省心省时省力。

目前,蒙山县正在推行“种养分离+自动化养蚕”智能生产方式,推广实行“三段养蚕法”(即蚕种统一品种、统一订种,中蚕、大蚕实行分段养殖),自动喂蚕设备实现自动切叶、送叶、喂叶,自动上簇、旋转蚕簇、控温控湿,不仅提高蚕茧产量,还极大提高蚕茧的质量。统一规划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的桑蚕示范基地,建立智能化大蚕房、小蚕共育基地等配套设施,改善养殖条件。在传统养蚕中,受场地、环境等因素影响,农户每批次只能养殖7—8张,但在智能化养蚕房中,农户每批次可养殖约25张,养殖密度直接提升3倍以上。

“推广旋转上簇、自动化养蚕等技术,不仅有效突破传统蚕业的劳动密集型的瓶颈,还全面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蒙山县新圩镇产业园区负责人申志群介绍,自实施自动化养殖以来,每个蚕房劳动力由原来的10人精简至3人,劳动效率直接提升33%,蚕农养蚕收益稳定在20万至25万元/年。全县蚕茧重量由原来的40至45公斤/张提升至50至60公斤/张,蚕茧质量达5A标准的比例由原来的53%增加到80%。

蒙山县还加大桑苗新品种培育,累计完成品种改良7000余亩,有效提高存活率及产量,桑苗供应量实现由原来的2亩/张提升至1.4亩/张,改良后的桑苗质量直接提升30%,有效保障蚕种质量。目前,该县试点试验区域建成优质高产桑园有6000亩。

激发农户主观能动性

“我现在年龄大了,不宜劳作,而村里的桑蚕产业,让我不用耕种也有收益,仅靠耕地出租,我一年就有1万元收入。”蒙山县新圩镇四联村村民何华文说,自己靠着桑蚕产业走进了“致富门”。

近年来,蒙山县建设“政府投入+龙头公司+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农户参与”的四方联动模式,通过“三给两保”(农户对企业供给土地、企业对农户供给蚕房、供给技术,企业保价回收桑农蚕茧、保障桑农发展资金)桑蚕产业源头供给五重保障机制,与村合作社、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利益联结长效机制。去年,该县核心示范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幅达25%,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4%以上,高于全县平均水平22%以上。

蒙山县还采取“种养”分离模式,激活农村闲置劳动力,让农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在新圩镇谢村和四联村,共有386户农户流转土地2200余亩,带动农户年均增收4560元。”蒙山县新圩镇镇长农庆斌说。

目前,蒙山县对普通劳动力农户采取订单农业保价收购模式,分别对桑叶和蚕茧保价回收,在新圩镇平均每个劳动力管理有5亩桑园,每亩年产量约3000公斤,企业以1.6元/公斤保价回收,带动农户年人均增收2.4万元;平均每张蚕每次产茧约50公斤,散户、标准化养殖户分别每年可以养殖24张、200张,企业以50元/公斤(参照2022年市场价)保价回收,分别带动农户增收6万元、50万元。

为激发农户主观能动性,由原来采取固定工资模式转变为多劳多得模式,农户也由每日采集桑叶100公斤增至200公斤,工资也由原来的120元/日增至160元/日,避免出现出工不出力现象。每月采摘桑叶的时间为8到10日,每年工作量平均在63个工作日,带动农户年人均增收1万多元。

“三链同构”推动三产融合

“我们通过桑蚕的‘三链同构’推动农村‘三产融合’。”蒙山县乡村振兴局局长谢宁说,该县构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普通农户”的产业化联合体,建立起企业与农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生共荣”的利益共同体,鼓励企业往前端倾斜、中端提升、后端发展,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前端向原料基地延伸。蒙山县加强农业研发、育种、生产等环节发展,推进基地向支撑二三产业发展的车间转变,实现“工厂式”养殖,开展生产蚕沙有机肥、蚕沙生物有机肥和蚕沙有机无机复合肥,推进桑蚕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中端向精深加工拓展。蒙山县打造了拥有13家丝绸加工企业的茧丝绸产业集群,年生产丝绸布1700万米,占广西总量的75%,成为广西首个丝绸全产业链县,荣获“中国西部茧丝绸织造新城”称号。

后端打造供应链。蒙山县成功培育“华虹”牌生丝、家纺缎及“丽诺丝牌”真丝绸缎等广西名牌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通过“桑蚕+文旅”的融合发展模式,有力促进桑蚕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

(2023年6月14日《广西日报》记者 梁乾胜 通讯员 钟德献 实习生 邹龄毅)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