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乡土味里日子甜

——湖北省巴东县土店子村“三本存折”的故事

2023-06-06 17:37:17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
-标准+

f5ca53bab8c731fc00cc772189629867_20230606_005_01_71119.jpg

城区幼儿园小朋友在土店子村上田园版课程

驾车驶出湖北省巴东县城,沿长江南岸一路向东,30分钟即可抵达信陵镇土店子村。刚进村口,便可看到一块刻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字样的大石头,紧接着村居、田野、梨园扑入视线,一派质朴乡土之风。

“哪想晚年还能过点快活日子,嫁到这儿真没错!”20世纪70年代,宋文凤从低山村落嫁到高山上的土店子村。那时,土店子村很“土”:土瓦房、土泥巴路、土里刨食。她也常感叹,苦了半生,穷了半生。

近年来,乘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政策的东风,土店子村摘掉了“穷帽子”,“土”里带“潮”,不仅打造了“脆梨—黑猪—民宿—农家乐”产业链,推出共同缔造基层善治2.0版本,移风易俗“试验田”也获得丰收,小康、文明、生态“三本存折”储值高、分量足。

小康存折里的幸福味

土店子村海拔1200余米,年均气温20℃,青山绕绿水,田野连村居,素有城郊“后花园”之称。今年4月,巴东县第二届梨花生态旅游节开幕,土店子村500余亩梨园“C位出道”,梨园演艺、诗词笔会、风筝节、啤酒音乐节等吸引近万名游客打卡,一场“梨花之约”引爆乡村旅游“花经济”。

走进土店子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住户汪斯家的100平方米安置房已加盖二楼,四室一厅的布局,前有阳台开窗看景,后有晒台连着菜园,这里将是家庭式民宿的打卡点。

据土店子村“95后”党支部书记张文灿介绍,安置点26栋新民宿组拼成民宿街横卧在山脚,而村落中心区30余栋老屋经风貌改造也炫出“民俗风”。

“每个庭院主题既符合主人身份,又有独特个性。”张文灿说,改土房不改本色,改造庭院不搞“另类”,30余栋老屋户主有党员、退役军人、工人等,通过融入红色军旅、“两山”论等元素,让老屋复活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2020年,土店子村成立巴东山行自然教育营,按一间土房、一个小院子、一方田园的框架,和城区幼儿园共建,为孩子开设田园版课程。

2021年,土店子村入选全国第四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延伸“农业+”链条的过程中,复活村庄,留住乡愁,打造有卖点的游乐园,擦亮“三峡老家、年味土店”的乡村名片。

徜徉村文化广场,两个黑猪雕塑丰满肥壮、憨态可掬,猪元素文化长廊、微景观和“土店年猪”四个红字十分抢眼。这是“土店子八景”之一的年猪文化广场,每年的民俗年猪宴在此举办。

一头黑猪,“拱”开了小康门。“80后”村民谭显猛玩起“你的年猪我来养”黑猪喂养个性定制路线,实行“基地集中喂养+农户分散喂养”模式,以订单养殖解决了农户不愁养愁卖的难题,也让城市拎稳了“肉篮子”。

同时,谭显猛还试水农户、基地“三七分成”股份制创业模式,带领150余名农民以土地入股,建成500亩“双臂式棚架”精品梨园,注册“香心梨”商标。

如今,黑猪、香心梨成为土店子村现代农业的一张新名片,500户农户在黑猪、香心梨产业链上掘金小康,6家农家乐、民宿端稳“旅游饭碗”,一本小康存折,存满幸福的甜滋味。

文明存折里的正能量

“谭光俊开办农家乐,加10分。”“张永伦参与调处婚姻纠纷,加5分。”“谭大虎带头改厨、改厕,加10分。”……在一本本形似“一本通”的存折上,张文灿一边核实村民发来的好人好事照片、视频,一边填写日期、事由、加分、余额等明细账,各家各户的储值再次刷新。

这本存折名叫“文明储蓄存折”。近年来,土店子村探索创建文明信用社,将文明行动量化成分值存储,由村委会集中管理账户,凭积分可在积分超市兑换肥皂、洗衣粉、大米等生活用品。文明信用社实行“红黑榜”制度,红榜公布党员先锋、群众表率,黑榜曝光村民不文明举止。

“做好事还能得积分,我要把好事做下去。”村民谭正元平时少语,整日和庄稼打交道。一次村里举办普法活动,他主动加入后勤保障行列,攒下5个积分。谭正元也由“冷”变“热”,哪里有需求,仅需一个电话就到现场。

每天做一件好事,装满文明“储蓄罐”,村民做好人、做好事从“一阵风”到“四季风”,90余户村民成了文明信用社储蓄账户,一本存折存下村民共建共治的鲜活故事,成为一本物质精神双丰收的“幸福存折”。

与此同时,文明存折里的正能量也在成倍递增和释放,8名村里的中小学生利用寒暑假,组成一支“小小评议队”,开展“送你5朵小红花”文明评选活动,让扫干净、摆整齐成为一种习惯;一年开展两次评优评先活动,最美党员、劳动模范等榜样正带出一村好人,成为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的领飞雁阵。

生态存折里的新风尚

“现在想想一个墓碑就是一块石头而已,趁父母有生之年,让他们吃好玩好,比离世后‘住’进豪华墓都要好!”最近,村民汪大军主动拆除了父辈的生祭碑。随着村里墓碑变少,游客越来越多,汪大军的农庄生意一天比一天火爆。

近几年,作为县城“后花园”的土店子村接连揽下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湖北省生态文明示范村、“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省级样板村等亮眼招牌。外来游客惊叹土景土味,也感叹村庄里的坟墓煞了风景。

2022年4月,酝酿近2年的殡葬改革按下快进键,当启动会上宣读“将核心区坟墓搬迁,拆除活人墓、大碑大墓”的方案时,土店子村4组52户群众沉默1分钟,认为这颠覆了“穷不改门、富不迁坟”的传统,也打破了“逝有所安”的习俗。

过去,土店子村一直流行着“人墓共居”的土家族丧葬习俗,长辈墓地选址在屋旁空地或屋后山上,有着“逝者守家,后人光耀”之说。一头是传统文化习俗的束缚,一头是坟墓搬迁的非经济交易,土店子殡葬改革前有思想阻力、后无支持动力,可谓“两头难”。

如何搬迁?群众说了算!在院坝会、坨坨会上,镇村干部与村民算感情账、经济账、生态账、示范账,集体议出了《土店子村美丽乡村项目核心区坟墓搬迁暨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规定豪华墓、大碑大墓必须拆除,不允许再新增;对于有墓碑的坟墓可整体迁入公墓,采取卧碑形式,也可就地去掉坟头,栽树绿化。

为打消群众对“切莫迁坟、十迁九败”的思想芥蒂,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张永堂请来村里德高望重、懂风水学的老人选址村级公墓,既迎合群众对好风水的需求,也符合村级长远规划。

最终,在党员带头、群众支持下,历时两个月,由13名村民出工出力,一个占地2000余平方米的村级公墓建成。4组核心区84座坟墓仅用28天便迁入村级公墓,创造了日均搬迁3座坟墓的成绩。

从散布村口、广场边、游步道沿线的坟墓到集中迁入阶梯排列、翠柏环绕的花园式公墓,土店子村让群众当规划设计师,发挥党员“关键少数”示范带动群众“绝大多数”的作用,开启“一鼓作气、你追我赶”的坟墓搬迁行动,狠杀大碑大墓等攀比风,释放正向激励效应、榜样力量,派发一本本生态存折,存满绿色殡葬新风尚。

“迁坟是公认的‘第一难事’,土店子村在尊重土家族习俗和引领文明新风中做好折中文章,让群众成为坟墓搬迁全过程的决策主角、建设主体、搬迁主力,在共建共治中压缩矛盾滋长空间,形成由心到行的合力,让‘第一难’不再难,打造全县移风易俗的‘试验田’,为引领生态文明新风提供了经验和样本。”信陵镇党委书记万运泰说。

(2023年6月6日《农民日报》付瑞勇 记者 刘杰)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