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艺术乡建”激发乡村振兴新气象

2023-05-15 17:19:32 来源:《瞭望》
分享:
-标准+

83b0d5b0f932b73548ccc44eb2d2d495_1310718778_16841173897541n.jpg

游客在游览浙江嘉兴秀洲区油车港镇胜丰村菱珑湾(2022 年 11 月 22 日摄)徐昱 摄 

初夏时节,榕树巨大的树荫笼罩着青石板,老人们坐在树下悠闲地聊天。村中房屋错落有致,树木葱茏扶疏。潺潺流水带走夏季的燥热……这里是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龙潭村青田组,一个典型的岭南水乡。

每周一期的读书会,主题多元的艺术展,书塾里的西方音乐课,汇集了大良鱼灯、香云纱、广绣体验、手写挥春等传统特色民间手艺的“民艺圩”……青田的文艺范儿引来众多游人。

2016年,广东工业大学城乡艺术建设研究所所长渠岩,偶然发现了这个古朴的水乡村落。此后,他带领团队在青田开展了涵盖历史、经济、教育、环境、农作、民艺、审美等多方面的艺术乡村建设实践。

曾经无人问津的私塾重新变成书院,修复传统建筑与桑基鱼塘,恢复中秋“烧奔塔”和“成人礼”等传统习俗,这个有着400多年历史的村落再展新颜。这种整体性重建的艺术乡建方式,被业内称为“青田范式”,展现出现代与传统交织融合的独有魅力。

如今,艺术在乡村建设中的角色日益突出。“党的二十大将乡村振兴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任务。这召唤着广大美术工作者走向乡村,以艺术之力助推乡村面貌呈现新气象。”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艺术修复古老乡村

在地处浙江省富阳区远郊的文村村,民居多采用当地特色的杭灰石搭建,现有40多幢明代、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民居。

以往,村里没有整体规划,新旧建筑混建。2012年,在乡村硬件基础设施的改造及修复时,村里请来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澍进行总体规划。

建设者们投入多种专业力量研究乡村的区位、生态、文脉、习俗等,形成优化和可持续发展规划,遵循村庄的气质、韵味进行升级。“新村不能和老村脱离。最理想的形态,就像在老村上自然生长出来的一样。”王澍希望在充分满足村民生活需求的同时,找回古村的感觉。

新区块新农居建设,老区块整治改造,辖区内的沿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2014年6月,文村村凭借相对独立的空间整体和相对完整的乡土生态结构,被确定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省级综合试点。

硬件设施改造后,优雅整洁的村居,独立完整的“富春山居”景象,依山傍水的文村别有一番古趣。以文村为核心,附近的村落逐渐按照文村外墙用到的如杭灰石,设计自己的家。

2022年,浙江省印发了《关于开展“艺术乡建”助力共同富裕的指导意见》,在全省层面统筹规划,给予“艺术乡建”更加明确的纲领和方案。

“‘艺术乡建’的根本目的是绘就乡村时代之美,开展的活动、采取的方式要和乡村振兴的整体目标结合起来,尤其在防止‘千村一面’上下功夫,这就需要导入科学研究,以综合解决的方式处理具体的问题,形成‘一村一策’,彰显每个乡村的独特之处,在‘审美韵味、文化品味’上做文章。”范迪安说。

艺术赋能乡村产业

飞鸟衔着颗颗饱满的稻穗,画面色彩浓烈,小孩子的脸蛋红到夸张……在农民画师的眼中,农业生产、节庆风俗、四季变化都能成为画的主题。

“水缸可以比人高,簸箕里头装鲜花。农民画没有规矩,笔下都是身边事。”山东青州农民画师马秀花说,农忙时收获,农闲时画画。2020年,25幅画为马秀花带来了5万元收入。

青州农民画艺术历史悠久,在过去,当地农民多在自家院墙、屋顶边角处绘画。2014年以来,山东青州发展出“农民画+”产业链,为很多家庭增加了收入。截至2022年12月,青州市农民画产业形成百家画廊画院、百家合作社、百家电商公司、从业人员5万人的发展规模。

如今,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和智能通信设施的互联互通,不少乡村建设者将艺术资源转化为未来乡村建设、济发展的现实优势,走出一条文创经济之路。

浙江衢州柯城区余东村同样因农民画而闻名。这里的中国乡村美术已成功举办了几十场农民画展览,全国农民画专业委员会也落户余东。

当地“农民画+文创+旅游+研学”产业链,让这个古村实现了从卖农民画到卖文创、卖版权、卖风景、卖旅游的转变,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9年的6万元提升到2021年的150万元。

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除提出总体要求外,特别强调了七大重点领域赋能乡村振兴的要点,美术产业赋能排在第四位。

“艺术乡建可以与教育、旅游、康养、互联网等多个行业交融共生,撬动各领域资源融合与联动,为进一步触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供更多可能。”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特聘讲师付朗表示。

艺术融入乡村“内核”

每逢周末,北京半壁店村的家长们忙着给孩子“抢课”——“艺术半壁”美育中心周末向村里小朋友们免费开放,带动他们体验艺术的魅力。

美育中心光线温暖舒适的大教室里,每周的艺术主题都不一样。记者来到这里时,看到一排等待晒干的雕塑摆在教室桌子上,雕塑的底座上写着小朋友们的名字。这些雕塑形貌质朴,但独具美感。这正是小朋友们上课体验的手工项目。

“我们更希望让村里的孩子们尽可能多地感受艺术、学习艺术,获得更多的艺术资讯,提升对艺术的兴趣和感知能力。”央美学生赵子钰说,她是“艺术半壁”项目的发起人之一。

半壁店村,坐落在北京市通惠河岸边。2019年中央美院与半壁店村开展“村校共建”,从公共艺术系统、美育系统、环境提升系统进行整体打造。小到一个路牌上的百合花,村中墙面上处处可见的墙画、大到村域党建品牌视觉设计、村整体规划布局都有美院的学生参与其中。

“村校共建”让央美学生常驻村庄,与村庄一同成长,持续提出关于艺术乡建的建议,与村集体一起商讨推进,让艺术真正与村民生活融为一体。

“与央美的合作,让我们拓宽了眼界,围绕老百姓的实际需求推动文化提升。”半壁店村党支部副书记方志伟说。

范迪安认为,当前,艺术乡建方兴未艾。无论是保护乡村风貌,还是促进乡村文旅,都应致力于厚植农民的文化自信与乡土自豪,展现新时代乡村振兴精神风貌。

(2023年5月15日《瞭望》记者 王雨坤 参与采写 邓瑞璇 王怿文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