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浙江长兴:公共文化服务全域化、数字化、精准化

2023-04-26 16:53:47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
-标准+

50多家乡村博物馆、90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文旅驿站”实现全覆盖;一年推出600场次云展览、云演艺等各类线上活动,年均服务群众逾60万人次……入选首批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县创建名单之后,湖州长兴县以公共文化服务“全域化”布局、“数字化”赋能、“精准化”供给为路径,在实干、创新中绘就中国式现代化“富美长兴”精彩画卷。

全域布局,让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小浦镇方岩村是浙北有名的“戏迷村”,村民有爱好京剧的传统。村民自发组织的“方岩京剧票友社”,闲暇时常聚在一起拉拉琴,唱唱戏。2002年初,几位票友向小浦小学提出创办“小京班”的建议,得到家长大力支持,并有160多名小学生报名参加。20多年过去了,“小京班”的名气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方岩村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

长兴县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848平方米,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布局成熟。建筑总面积11万平方米的“四馆—院—校—中心”工程配套完善。其中文化馆、图书馆是国家一级馆,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6家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219家农村文化礼堂遍布全县乡镇街道,建筑总面积达90120平方米。在长兴,除了本地居民,外来务工者同样可以无差别享受公共文化服务,许多城市书房都建在务工人员的生活区、工厂、园区附近。

数字赋能,公共文化服务触“屏”可及

足不出户便可欣赏戏曲音乐会,动动鼠标就可预约文化培训课,点击屏幕就可让借阅的图书快递到家……长兴公共文化服务借助数字化升级改造,极大提升了服务效能,公共文化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的特点充分彰显,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明显增强。

通过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改革,长兴实施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场馆的数字化建设,完善“数字文化馆”“掌心书香”等数字服务平台建设,探索“智慧博物馆”“微信文化馆”“图书馆智慧文化云试点”等惠民数字服务建设,公共文化资源利用率不断提升。

长兴创新探索文化保障卡制度,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保障县域百姓特别是基层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消费权益,助推群众精神共富。通过打卡文化场馆活动获取积分、线上积分兑换文旅体产品,形成市民游客有需求、政府企业有反馈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新模式。全县公共图书馆、博物馆长三角社保一卡通服务100%开通使用并实现省市县数据协同共享。

精准供给,百姓“点单”政府“买单”

近年来,长兴推出“非遗点单”项目,引入长兴百叶龙等45项非遗展示展演项目,实施“企业购买服务+积分制考核补助”双模式,每年投入15万元以奖代补资金,有效推动非遗进入市场、融入旅游、走入生活。出台《长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点单扶持办法》,并结合运行中发现的问题每年修改更新,完善点单激励机制,持续推进项目发展。两年来举办展演活动近600场次、非遗特色课程40课时,服务群众达15万人次。

随着公共文化产品、服务的不断下沉,长兴鼓励文化演出和非遗项目走向市场,以社会化运维模式,推动百姓“点单”享服务、团队“端菜”赢积分、政府“买单”得民心。

长兴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品,差异化打造乡村博物馆,构筑弘扬在地文化新空间:画溪街道竹元村被称为“长兴沙家浜”,当地乡村博物馆——长兴县委秘密交通联络站陈列馆一经建成,就成了当地的热门景点;白阜村的传统茧站,变身蚕茧博物馆后为游客铺开了“蚕桑文化·文明瑰宝”的美丽图景;水口乡顾渚村长兴唐颂茶文化博物馆,生动再现各历史时期人文风俗……截至2022年底,全县已投入资金近4.6亿元,建成乡村博物馆50多家。

如今的长兴,业余文化演艺团队的“音符”强劲跃动,奏响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活力乐章,公共文化惠民活动从政府“独唱”转变为社会“大合唱”。“要把公共文化服务的选择权交给群众,送上群众需要的、喜爱的文化大餐,在提高百姓生活品质的同时实现共同富裕。”长兴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史志钢说。

(2023年4月26日《中国文化报》赵鸿飞 邓佳玮)

编辑:张奕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