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三新”赋能 让黑土耕地“底”色更浓

2023-04-17 17:15:42 来源:《黑龙江日报》
分享:
-标准+

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二道河农场有限公司地处三江平原腹地,耕地面积61.6万亩,年产粮食7亿斤。境内天蓝、水碧,黑土肥沃、物产丰富,闻名遐迩的“万亩大地号”素有北大荒现代化大农业“窗口”美誉。

近年来,二道河农场有限公司积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紧盯黑土耕地保护工程,坚持保护优先,通过应用新技术、实施新会战、建立新机制,逐步改善黑土地耕地内在质量、设施条件和生态环境,让黑土耕地“底”色更浓,实现黑土地永续利用。

新技术,黑土生金

增产增收,是农民亘古不变的期待,更是丰沃黑土赋予一方百姓的礼物。保证农民端稳饭碗,让中国碗装满中国粮,肥沃的黑土地不可或缺。如何让长期透支的黑土地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二道河农场有限公司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从春天平地搅浆开始、源于秸秆综合利用……

“旱平免搅浆技术真的不错,不但省时省工省水,地也有劲了,产量也增加了不少……”二道河农场有限公司第八管理区种植户李长彦对这项新技术感受颇深。往年到了4月份,水田进入了播种和大棚秧苗管理期,中下旬还要进行集中搅浆平地。对于种植户来说,整个4月份人工、农时、电力、水资源都十分紧张,而应用旱平免搅浆技术就完全解决了这些问题。李长彦表示2023年已将这项技术运用到了全田1300亩地。

正在万亩大地号查看泡田整地标准的二道河农场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祥龙告诉笔者:“水田旱平免搅浆技术是深入落实国家农业“三减”重要渠道,是北大荒集团保护“黑土地”重要举措;是二道河自主研发的一项节水环保、保护黑土、提质增效的新技术,也是建三江“三减”重点推广项目之一,在建三江推广示范面积已达60万亩,2021年该技术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22年通过审定成为北大荒集团企业标准,真正实现了藏粮于技、节本增效……

旱平免提浆技术应用模式有两种,一种模式是:当季水稻收获后,结合土壤墒情通过深翻、浅旋、旱平、插前封闭(下一年)、插秧,完成全部作业。另一种模式是:收获后雨水不宜进行浅旋作业的地块,翌年春季通过深翻、耢地、旱平、插前封闭、插秧,完成全部作业。

水田旱平免搅浆技术集成组装了水稻侧深施肥、节水控灌、全量秸秆还田、格田改造、分段收获等技术。通过应用水稻旱平免搅浆技术,避免春泡田过度搅浆对土壤团粒结构的破坏,遏制水田土壤板结逐年加重的趋势,减少泡田用水量,成为解决黑土地退化、水资源浪费和防根系早衰、控制生产成本上升的一条简便途径,有利于提高水稻标准化生产水平和产量效益……

2022年,公司水稻增产34.7kg/亩,增产比5.5%,亩增效86.75元。2023年,公司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旱平免搅浆技术10万亩,可节约水资源380万吨。

有效解决秸秆综合利用是保护黑土耕地重要途径……

公司年水稻种植面价稳定在55万亩,每年可产生秸秆34.32万吨,可回收秸秆资源25.43万吨。秸秆综合利用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粉碎还田;二是回收利用,就是做成燃料块和基质土。2023年,公司在“水稻秸秆回收—腐化—制作水稻育秧基质土”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

秸秆基料化是通过将水稻秸秆堆腐,利用特定微生物对秸秆进行生物降解,成为简单的无机物、小分子有机物和腐殖质等稳定的物质,通过与无机基质、调理剂混合改善其稳定性,最终灭菌定型后,生产出用于水稻育秧的基质土。

2022年,二道河承接集团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兴建了秸秆加工厂1处,占地面积2341平方米,料场50000平方米;7个管理区建立秸秆腐熟场地8处,面积17006平方米。加工厂主要利用水稻秸秆生产水稻育秧基质,预计每年可加工秸秆量在20000吨左右。水稻育秧基质土的应用,改变了农民传统土育苗方式,可以减少不可再生资源土壤的开采与挖掘,有效解决因长期客土育苗而破坏的自然生态。

2023年,二道河农场有限公司将继续扩大旱平免搅浆、种养结合、有机肥替代、秸秆全量还田、高标准农田、格田改造、数字农业等成熟的黑土耕地保护技术措施示范推广面积。

新会战,绿色良方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肥沃的黑土地,让东北产粮区的年粮食产量占全国1/4,成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然而粮食连年丰收的同时,黑土地也遭到透支。黑土只有在特殊气候和生态环境中形成,具有很强的保土保肥的能力,但如今由于风蚀水蚀,表层黑土逐渐流失,黑土正在变薄变瘦。面对匮乏的黑土地,我们的“粮食安全”已发出警告,敲响警钟……

营造新环境、研发新技术,保护性耕作加速应用,让黑土地吃上“营养餐”,保护性耕作“科技会战”,让二道河走出一条“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的绿色发展新路。

2021年5月,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北大荒集团农垦有限公司建三江分公司、二道河农场有限公司“三方”共同签定了为期五年的“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战略合作协议。项目积极响应国家《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的总体部署,进一步落实《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科技合作协议》内容重要项目课题。通过建立健全示范推广体系,逐步解决黑土变薄、变瘦、变硬问题,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中创造更多经验做法。

今年,是二道河农场有限公司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第三年,共承接试验项目8项。科技会战的目的就是以黑土地保护与利用为目标,联合开展适用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低湿农田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攻关,实现地力提升的前提下保证粮食稳产与增产,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系统解决方案。

一份权威报告显示,这次“科技会战”的万亩级寒地水田地力提升与抗逆丰产模式核心“示范区”位于公司境内闻名遐迩的万亩大地号。项目具体实施内容为,筛选出适合三江平原栽培、可大面积应用的优良品种3-5个,稻米品质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米标准,授权3-5项品种保护权;集成以应用耐低温优良品种、基质板育秧、生物活性物质应用为关键技术的寒地水稻秧苗素质提高技术;建立旱平免提浆、基肥均衡供应、优化诊断穗分化后氮肥供应、微生物复合菌剂助力秸秆低温腐解等相结合的寒地稻田培肥与丰产增效养分管理技术;示范以寒地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和稻-蟹(鳅)共生生态养殖技术为主体的寒地水稻绿色优质高效生产技术。

改善黑土品质、提高粮食品质、增加粮食产量、提升经济效益,这是“黑土粮仓”科技会战达到的最终目标……

2023年,“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将建立各项技术核心示范10000亩,水稻单产提高4%-6%;辐射面积600万亩,水稻单产提高3%-5%;筛选出适合三江平原栽培、可大面积应用的优良品种 3-5 个,授权 3-5 项品种保护权;筛选生长调节剂3种、秸秆腐熟剂3种;秸秆腐熟剂腐解速率提升30%;节肥10%,肥料利用效率提高10%;寒地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增加水稻群体光照度15%,提升群体温度0.5度,提高光能利用率0.1个百分点;生态养殖综合产出提高500元/亩以上。提交年度寒地水田地力提升与粳稻抗逆丰产数据集1套;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召开现场会、观摩会等3次,培训农民1000人次。

新机制,守住红线

2023年,二道河农场有限公司将按照集团“六个替代”和“六个全覆盖”的要求,通过农艺、农技、工程、生态等综合措施,进一步推广“三江模式”,促进土壤有机质含量年均提升0.01个百分点以上,全面发展黑土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工作。

公司成立了黑土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二道河农场有限公司2023年“一场一特”黑土耕地保护工作实施方案》,通过方案推进全场人才、资金、项目、政策等力量向黑土地保护聚集。《方案》中明确2023年公司将在第六管理区万亩大地号打造一处1.65万亩黑土耕地保护模式核心展示区。依托中科院“黑土粮仓”项目构建一套适合建三江地区水稻种植的黑土耕地保护综合技术模式。集成配套与区域农业生产相适应的科学耕作、白浆层活化、绿色配肥产品、变量施肥、智能农机、秸秆腐熟加工、有害气体监测等先进技术。丰富水稻秸秆综合利用途径,重点突出秸秆综合利用新思路,发展水稻秸秆育秧基质示范应用,做到从“地里来”还到“地里去”。加强示范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建立回收台账,统一综合处理,带动公司全域内农业固体包装废弃物处理率达到95.5%以上,农业面源污染零发生。通过核心区辐射带动公司全域黑土耕地保护工作全面提升。

保护体系初见模型,将黑土地保护层层落实成为二道河的核心重点。公司不断加快落实黑土耕地保护“田长制”等各项措施,制定了“田长制”实施方案,成立专项行动联席办公室,设立四级管理责任体系,明确四级田长1808人,他们守住了耕地的保护红线,更守住了粮食安全底线。各级田长工作职责明确,工作机制健全,提高部门协作联动,构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工作机制。同时,建立督导制度,提高黑土耕地保护监管力度,定期督促黑土耕地保护利用各项政策和工作措施落实情况,坚决守住耕地红线、环境质量底线、不突破资源利用上限。通过以上措施,确保黑土耕地保护责任到人头、到部门、到地块,坚决遏制了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赋予黑土地持久的“续航”能力。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黑土保护是一场持久战,更是一场攻坚战。未来,二道河农场有限公司将继续采取多项黑土耕地保护措施,持续加强黑土地保护与修复,用“三江模式”让黑土地永葆生机,全力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厚植高质量发展黑土耕地底色,立足建三江分公司“一目标、两平台、八区、九大工程”建设,争做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助力北大荒集团“二次创业”,让“中国饭碗”里的粮食不仅有“数量质量”,更有“生态安全”。

(2023年4月17日《黑龙江日报》徐祥龙 于兴龙)

编辑:张奕辰